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水刺无纺布行业概述(水刺无纺布可行性研究报告-节选)

第一节 水刺无纺布行业基本特征

一、行业划分界定及特征

1、产品定义

水刺无纺布也叫水刺非织造布,又叫“射流喷网成布”。通过利用水刺工艺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网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而形成的新一代环保材料。广泛应用与医疗卫生产品和合成革基布、衬衫、家庭装饰领域。

2、行业划分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水刺无纺布隶属于无纺布制造,代码为1757。

3、行业特征

水刺无纺布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特点有:水刺无纺布设备、生产工艺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源消耗低;科技人员在职工中所占比重较大,劳动生产率高;产品技术性能复杂,更新换代迅速。

二、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水刺无纺布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由于新型纤维和差别化纤维材料不断推出及高新技术的渗透,使其在建筑、医疗卫生、环保、服装、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是重要的产业用纺织品,与相同用途的产品相比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效益的竞争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当前,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渐减小,有关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效果不断释放,水刺无纺布行业整体呈现稳步增长的势头,外需市场的需求结构逐步调整,出口市场逐步回升。内需市场在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环保、医疗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拉动下,土工布、过滤用纺织品、医用纺织品、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需求逐渐加大,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水刺无纺布的主要用途大致可分为(1)医疗、卫生用水刺无纺布:手术衣、防护服、消毒包布、口罩、尿片、民用抹布、擦拭布、湿面巾、美容用品、卫生巾、卫生护垫等;(2)家庭装饰用水刺无纺布:贴墙布、台布、床单、床罩等;(3)服装用水刺无纺布:衬里、粘合衬、絮片、定型棉、合成革基布等;(4)工业用水刺无纺布;过滤材料、绝缘材料、水泥包装袋、土工布、包覆布等;(5)农业用水刺无纺布:作物保护布、育秧布、灌溉布、保温幕帘等;(6)其它水刺无纺布:太空棉、保温隔音材料、吸油毡、烟过滤嘴、袋包茶袋等。

水刺法生产工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无纺布加工技术,在生产供给和市场需求两方面都有突破性的发展,非常快速。水刺无纺布是通过一种独特的工艺技术生产的织物,它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产品和合成革基布、衬衫、家庭装饰领域,其纤维原料来源广泛,有涤纶、锦纶、丙纶、粘胶纤维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水刺无纺产品的应用量将出现倍增趋势,前景光明。

近年来,水刺无纺布产品在我国的用量日渐增大。特别是民用、工业、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成倍增长,市场销售供不应求。随着我国无纺布产品在产业用布领域的扩大和功能性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干法、纺织法、熔喷法等加工工艺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产品工艺的升级换代迫在眉睫。

水刺布质地柔软,强力又好,透气吸湿性佳,布质接近传统纺织品,用途十分广泛,它将成为技术创新发展的重点项目。预测到2020年,我国水刺布用量将达到15-20万吨,占非织造布总量的10%-15%,发展趋势强劲。但是我国水刺法无纺布生产由于引进设备投资巨大,生产成本难于降低,资金投入回报率低,存在着技术软件、售后服务跟不上需求等弊端,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这一行业的发展。

三、行业发展历程

水刺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非织造布加工技术,在生产供给和市场需求两方面的发展都十分迅速。90年代(1991-2001)水刺平均增长速度为11.3%。

随着水刺无纺布产品用途和市场的开拓,水刺设备制造商在获得较好回报的基础上,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技术进步必然推动生产的快速发展。1996年,Perfojet推出Jetlace2000型水刺机,大大提高了水刺生产效率。同年,Fleissner公司开始提供完整的水刺生产线,逐渐在水刺设备制造业建立了稳固的地位。

我国水刺法无纺布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1995年海南欣龙无纺布有限公司引进第一条生产线,2001—2005年,水刺法无纺布生产线增加迅速,生产能力从最初的2600吨/年,发展到2005年的13万吨/年左右。

2005年后,由产品严重供过于求到供求基本平衡。在这一阶段,市场需求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05-2006年的生产任务都比较饱满,不但进一步打开了国内市场,而且国际订单也较多。面对市场的快速增长,2005-2006年,国内一些水刺生产厂又在继续扩大产能。郑纺机、江苏的几个水刺设备厂亦已接到多条水刺生产线的订单。

到2006年形势有所改观,春节过后,水刺无纺布企业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激烈竞争、市场低迷之后,销售形势达到近几年的最好状态。多数生产企业出现短期供不应求的局面。

但是去年以来水刺无纺布开发形势很好,行业盈利良好,一批水刺新生产线的投产将带来新一轮的竞争。目前,绍兴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水刺布生产基地。

第二节 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初步核算,2010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2006-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月度同比)

2006-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全年农民工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5.4%。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5.2%。

2006-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0%。

2006-2010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加13680亿元,增长23.0%。

2006-2010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二、水刺无纺布行业相关政策及影响分析

得益于国家4万亿投资、行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以及逐渐好转的国际经济形势,目前国内水刺行业正慢慢走出低谷,2009~2010年水刺行业产能与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并迎来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重点集中在水利、交通、建筑、新能源、农业、环保和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这给水刺无纺布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纺织工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特编制本规划,作为纺织工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纺织工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从上游纤维原料加工到服装、家用、产业用终端产品制造不断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持续较快增长,产品出口大幅增加,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对就业和惠农的贡献突出。2007年,纺织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126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9%,占全国GDP的3.3%。纺织工业约3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占有率连续十余年位居全球首位;2007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75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3倍,年均增长18.7%,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4%,占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30%。产品应用范围已扩大到航空、航天、水利、农业、交通、医疗等众多领域。全行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其中80%为农民工;消化农业提供的棉、毛、麻、丝天然纤维近1000万吨,惠及1亿农民。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大国。但是,纺织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技术、功能性纤维和复合材料开发滞后,高性能纺织机械装备主要依靠进口;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纺织工业能力的80%集中在沿海地区,出口市场近50%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尚未形成多元化格局;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纺织工业能耗、水耗、废水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总能耗、总水耗、总废水排放量的4.3%、8.5%和10%;产能规模盲目扩张,部分行业产能过剩。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工业造成严重影响,市场供求失衡,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增加,吸纳就业人数下降,我国纺织工业陷入多年未见的困境。

应该看到,我国纺织工业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比较优势,国内市场需求还有很大潜力,纺织工业发展仍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国内外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促进纺织工业持续健康运行,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稳定纺织工业国际市场份额,扩大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巩固和加强纺织工业就业惠农的支撑地位,推进我国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开拓国际市场与扩大内需相结合。统筹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采取综合措施,在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出口份额基本稳定的同时,努力培育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坚持扶持骨干企业与带动中小企业相结合。发挥骨干优势企业在产业调整和振兴中的带动作用,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危机,增强具有良好业绩和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相结合。抓住对行业科技进步带动明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快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步伐,推动棉纺、印染、化纤、针织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

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政策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加强管理,实现优胜劣汰。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保持行业稳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规划目标。

2009~2011年,纺织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品种质量有明显提高,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自主品牌建设取得较大突破,落后产能逐步退出,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

1.总量保持稳定增长。到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000亿元,年均增长10%;出口总额2400亿美元,年均增长8%。

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纤维加工量过快增长的态势得到明显控制。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终端产品纤维消耗比例调整至49:32:19;中西部纺织工业产值所占比重提高到20%左右。培育100家左右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到20%。

3.科技支撑力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及应用取得显著进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纺织技术装备比重提高到50%左右,新产品产值率不断提高,全行业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

4.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全行业实现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降低5%、水耗年均降低7%、废水排放量年均降低7%。

5.淘汰落后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11年,淘汰75亿米高能耗、高水耗、技术水平低的印染能力,淘汰230万吨化纤落后产能,加速淘汰棉纺、毛纺落后产能。

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一)稳定国内外市场。

1.稳定和开拓出口市场。在不违反WTO规则的前提下,实施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稳定纺织品国际市场份额。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培育新的增长点;鼓励有实力的纺织企业“走出去”,在具有相对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设厂;鼓励企业在主销市场设立物流中心和分销中心;下大力气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销售、研发、生产各个环节的优化配置,提高我国纺织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促进国内纺织品服装消费。引导纺织企业大力开发新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优化和创新商业模式,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减少流通环节;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对边远乡村的销售,便利农民消费。

3.扩大国内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结合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通过完善相关标准规范,促进产业用纺织品在水利、交通、建筑、新能源、农业、环保和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和应用。加速实现高性能碳纤维、芳纶、聚苯硫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玄武岩纤维、聚酰亚胺、新型聚酯等高新技术纤维和复合材料的产业化,总产量由目前的7万吨提高到14万吨。充分利用农产品、农作物废弃物和竹、速生林等资源,实现可降解、可再生生物质纤维及综合开发利用的产业化,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实现万吨级产业化,生物法生产多元醇实现千吨级产业化,生物质纤维素纤维比例由目前的6.3%提高到8%。

2.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应用。加快推进产业用纺织品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满足水利、交通、建筑、新能源、农业、环保和医疗等新领域的需求。重点发展以宽幅高强工艺技术为主的土工格栅、土工布、防水卷材等多功能复合材料,高端土工布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提高到50%;加快推进针刺、水刺、纺粘等先进工艺和高性能纤维在环保过滤用纺织材料生产上的应用,新材料比重由20%提高到50%;支持多功能篷盖材料、膜结构材料等轻量化特殊装饰用纺织材料的开发应用;支持采用高性能纤维开发风力发电机叶片、航空和航天器预制件等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年产量达到5000万平方米;开发节水灌溉、储水材料和缓释包装材料等农用纺织材料;加快手术衣、隔离服、仿生器官等医用纺织材料及制品的开发和应用;推广纺粘、熔喷、水刺及其复合非织造工艺技术,突破“三抗”(抗微生物、抗血液、抗酒精)手术衣、隔离服等科技攻关项目的产业化难题。

3.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通过加强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国际先进技术,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纺织机械技术的重大突破,加快纺织机械技术装备自主化。国产纺织机械市场占有率由目前的60%提高到70%。一是提高传统纺织关键整机的技术水平;二是加快产业用纺织品机械开发和产业化;三是加强高效、连续、短流程等节能减排染整设备和能源、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四是以提高专用基础件、配套件可靠性为切入点,加大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配套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

4.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尽快制定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生态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和新型成套装备的产业技术标准;制定和完善航空、航天、水利、农业、交通、建筑、新能源、环保和医疗等领域产业用纺织品的标准和使用规范;修订和完善纺织工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建立和完善进出口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三)加快实施技术改造。

以技术改造为抓手,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纺织行业生产效率,改善产品结构,增强市场有效供给能力。

1.纺纱织造行业。推行原料精细化、仪器化检测,提高企业电子配棉能力;推广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交织针织、机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加大高支毛精纺面料、半精纺面料以及真丝、麻类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力度;大力提高无卷、无接头纱、无梭布、精梳纱产品的比重,形成一批品牌效应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优质产品,进一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2.印染行业。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为手段,推广高效短流程、无水或少水印染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自动控制水平。重点解决印染行业自动化程度低、能耗和水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增加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生产。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0%以上,中水回用率达到35%以上;新型纤维面料、功能整理产品等高档产品比重由目前的20%提高到30%左右。

3.化纤行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化纤工艺、装备及生产控制水平,实现聚酯、涤纶、粘胶、锦纶、腈纶等产品柔性化、多样化、高效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多功能、差别化纤维的研发和纺织产品一条龙的应用开发,化纤差别化率由目前的36%提高到50%左右。

(四)淘汰落后产能。

进一步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淘汰力度。棉纺行业重点淘汰建国前生产的以及所有“1”字头纺纱和织造设备,A512型、A513型系列细纱机;毛纺行业重点淘汰B250型毛精纺机、H212型毛织机等落后设备;印染行业重点淘汰74型染整生产线、落后型号的平网印花机、热熔染色机、热风布铗拉幅机、短环烘燥定型机及其他高能耗、高水耗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化纤行业重点淘汰R531型酸性老式粘胶纺丝机、湿法氨纶生产工艺,限制使用2万吨/年以下粘胶生产线、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法腈纶和氨纶生产工艺、涤纶长丝锭轴长900mm以下的半自动卷绕装置及间歇法聚合聚酯生产工艺设备。

(五)优化区域布局。

东部沿海纺织工业发达地区充分利用技术、资金、研发、品牌、营销渠道的优势,跟踪国际最新技术和产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行业和产品。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严防低水平产能的转移和扩张。加强内地与新疆的合作,建设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支持大企业集团将其产业链的一端移入新疆发展,构建跨区域上下游紧密联系、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继续推进和深化“东桑西移”。重点巩固提高现有200个中西部地区蚕桑生产基地,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种桑养蚕模式;延伸中西部地区缫丝、织绸产业链,提高企业加工水平。在全国发展50家以“公司加农户”为主要形式、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丝绸企业。

(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纺织重点行业和企业运行情况、质量等跟踪监测制度,加强产业信息平台与预警机制建设;建立出口纺织产品国内外技术法规、标准和管理服务体系,以及产品质量安全通报、退货核查等应急处理系统;建设30个面向中小企业、功能完善、服务能力较强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咨询、产品设计开发、社会责任推广、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加快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提升实验室和装备水平,完善检测标准和手段。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广适合化纤、纺织、印染和服装等重点行业特点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

(七)加快自主品牌建设。

实施自主品牌建设工程,培育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提高纺织服装自有品牌出口比重10个百分点,提升我国纺织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以服装、家用等终端产品自主品牌建设为突破口,选择100家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品牌企业,加强技术进步,提高质量水平,建设和完善设计创意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品牌推广中心,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加强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品牌企业的市场控制力。

鼓励和引导品牌企业“走出去”,通过收购、入股等形式进行境外投资、品牌收购、设立境外合作区、设置销售网络等,建立为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供信息、政策、贸易等服务的咨询机构。建立和推行生态纺织品认证制度。积极开展与主要贸易伙伴间的多层面交流与合作,建立检测、认证结果的互认机制。

(八)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纺织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抓住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机遇,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提升企业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加强企业自律,强化质量管理,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加大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投入,增强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能力和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档次和水平;把握国内外市场形势变化,努力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使产品开发、品牌培育与市场紧密结合;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落后生产能力,加强节能管理和成本管理;优势企业可利用自身规模、技术和品牌优势,通过兼并重组进一步做大做强;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员工培训,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和谐企业。

四、政策措施及保障条件

(一)继续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认真落实提高部分轻纺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政策措施;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及时足额退税。

(二)加大棉花、厂丝收购力度。为保护棉农、蚕农利益,通过增加中央储备或其他办法,加大棉花、厂丝收购力度。

(三)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重点支持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及应用、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应用、新型纺织装备自主化,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的技术改造,以及自主品牌建设等。

(四)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优化商业环境,扩大营销网络,减少流通费用,制定加快推进我国服装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名品进名店、名牌产品下乡,扩大纺织品服装消费;营造统一规范的市场环境,推进异地质检互认制度,减少重复检测;制定和完善产业用纺织品的相关技术标准和使用规范,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鼓励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土工布材料、过滤用纺织材料、装饰装修用纺织品、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

(五)鼓励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鼓励纺织服装行业优势骨干企业对困难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兼并重组过程中,在流动资金、债务核定、人员安置等方面给予支持,妥善安置企业职工的,可按有关规定减免契税;对实施兼并重组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六)加大对纺织企业的金融支持。对一些基本面较好、带动就业明显、信用记录较好、无严重环境违法行为、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纺织企业,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允许将到期的贷款适当展期;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放宽中小纺织企业贷款呆账核销条件,简化税务部门审核金融机构呆账核销手续和程序,对中小纺织企业贷款实行税前全额拨备和提供风险补偿。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等,简化审批程序,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加大对资质好、管理规范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纺织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

(七)减轻纺织企业负担。对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暂时遇到经营困难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相关社会保险费率等政策。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困难企业,允许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地方政府制定的产业扶持政策,应适当向纺织企业倾斜。加快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

(八)加大对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现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基金)等向纺织企业适当倾斜,支持纺织企业巩固和开拓国内外市场;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环保、检测、信息等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纺织企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加大对纺织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九)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制定并完善印染、粘胶行业准入条件,指导行业规范发展;调整淘汰落后工艺技术目录,研究完善高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保障措施;环保、土地、信贷等相关政策要与产业政策相互配合,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研究制定产业转移指导意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将结算中心、成本和利润核算中心设在境内,以企业在岸资产进行担保并落实抵押担保条件。

(十)发挥行业协(商)会作用。行业协(商)会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政府指导下,组织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反补贴诉讼;及时反映行业情况、问题和企业诉求,引导企业落实产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五、规划实施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并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规划》的后评价工作,及时提出评价意见。

各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报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

二、主要国家行业情况

已有的工业统计数据表明,水刺布在欧洲和美国市场已趋于成熟,年增长率约为3%,更高的增长率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亚洲,水刺布市场占有率为全球总量的33%,在2008和2009年之间的增长率达到29%。

1、美国

美国水刺无纺布行业十分重视技术和资金投入,这是其快速发展的动因之一。美国水刺擦布和非擦布市场不断趋向于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带动了市场需求。

北美市场对擦布的需求趋向于创新,近来对环保类理念擦布需求大增,主要原动力来自于北美的主要零售商,在他们的推动下可持续发展的环保产品销售情况一直看好。为跟随这种发展形势,奥斯龙开发了一系列的擦布产品,包括可降解、可冲卸和可回用的擦布,所用原料主要是天然和循环回用的纤维。

Suominen是一家非常注重环境保护的公司,在可持续发展类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三年多来来公司一直以Biolace商标生产和销售产品,该系列产品在现有处理条件下即可降解,主要利用可再生原料和Suominen独有的节能系统进行生产,在Biolace使用的众多原料中,包括粘胶、棉、木浆以及PLA纤维。而水刺技术的应用正是符合了这一绿色理念,进而推动水刺无纺布产品在美国的发展。

2、欧洲

欧洲无纺布工业在70年代以前发展较慢,其后发展迅速。欧洲地区新线迭出,如在土耳其、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且不久的将来还将有一条大产能生产线在美国宣布开始动工。奥斯龙是全球最大的水刺布生产商,其产品主要用作擦布,公司采取的对策是增加产量和生产效率。然而欧洲擦布市场在经历了2009年的衰落后又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迹象,奥斯龙公司、德国Sandler和芬兰Suominen公司的新产能进一步表明增长趋势的出现。

Mogul是土耳其最新进入水刺无纺布市场的公司,具有纺粘和熔喷生产技术背景,新上水刺布生产线,进入全球擦布市场,该线产能为6000吨,幅宽3.2米,适合生产克重30~80克/平米的产品,已在2010年7月的早期开始运行,生产状况良好。Mogul公司的新线除生产湿擦布外,其它产品包括化妆棉、妇女卫生用品、婴儿尿布、干擦布、干发巾、医用绷带和纱布,此外公司产品还涉足于过滤和汽车领域。与此同时,土耳其著名的尿布和擦布制品生产商Eruslu也在去年购买了年产12000吨的生产线,进一步表明进入水刺布市场的决心。

三、世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水刺法加固纤网的非织造工艺技术起步较晚,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的公司Dupont和Chicopee公司开发成功,1985年实现工业化生产。

水刺无纺布的吸湿性和透气性好,手感柔软,强度高,悬垂性好,无需粘合剂加固,外观比其它非织造材料更接近传统纺织品,因此,尽管水刺法工艺发展较晚,但已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非织造工艺方法之一,无论产品和工艺,还是设备,近几十年来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近年来,水刺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主要在原料、流程和水刺设备上有所发展,其中原料方面需要开发新型天然纤维,超细纤维和差别化纤维等。流程方面采用水刺复合技术,这样克服了水刺产品的局限性,增加了花色品种,拓宽了水刺产品的应用领域。

1、新材料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纺织新材料不断涌现,其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在水刺无纺布工业中,有目的地采用新材料可以充分发挥新材料的优点,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大降低成本。

例如:1)甲壳素/纤维素纤维采用干法成网,用水刺方法加固,可制成各种形式的无纺布,其制品可应用于较多领域。如用其制作的医用纱布、烧伤和体外伤用绷带等医疗卫生材料,可发挥抗菌、加速伤口愈合等性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还可将其制成各种保健的床上用品、家庭装饰材料、汽车装饰材料等。

2)纳米材料的特性除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外,在无纺布上有用的特性还有抗紫外特性,抗菌消臭特性,远红外屏蔽、远红外辐射特性,导电特性。

对于该种原料,可采用干法、纺粘法和熔喷法等成网,用水刺方法加固制成的各种形式的无纺布制品可应用于不同领域。工业上,纳米纤维可用来增加无纺布的强度,制作一些特殊粒子的过滤材料,可过滤空气或液体中小于3pm的微粒。由于材料表面积的增大,用于取代普通过滤材料的过滤可以节省滤材;纳米纤维制作的功能性防护服可用于防辐射等;医疗卫生上,纳米纤维无纺布用作手术衣、卫生用手巾和床单,以及远红外的各种保健品如护腰、护膝、护腕等;农业上,纳米纤维无纺布可作蔬菜抗紫外线的遮阳布与保持水土的地膜等。

2、水刺技术发展

水刺复合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不仅克服了部分非织造产品的局限性,增加了花色品种,大大拓宽了水刺无纺布的应用领域,而且促进了水刺技术乃至整个无纺布工艺的发展和提高。

1)水刺与木浆气流成网复合技术。由于木浆价格比水刺法常用的短纤维便宜得多,而绒毛浆吸湿性和手感均很好,因此制成的产品比全部用纤维的产品便宜,在价格上很竞争力,但在工艺上对过滤系统要求很高。产品可用作揩布(70%g/m2)、尿布及卫生巾内芯材料。水刺与木浆气流成网复合的设备有Fleissner公司的Aquapulp、Perfojet公司的Airlace。

2)水刺与长丝纺粘纤网复合技术。该方法复合的产品兼具纺粘无纺布较市制强力和短纤维良好的吸收性能,并且较纺粘无纺布均匀柔软,有吸水吸油功能,强度又较高,可用作食品包布、装饰用布及清洁用布等。水刺与纺粘法复合的设备有Flerssner公司的Aquqspun、Aquasplit。以及Freudenberg公司的Evolon加工技术。

4)水刺与湿法成网复合技术。典型的工艺Detex公司的Hydraspun技术,由Detex公司的湿法成网技术结合日本Unicharm公司注册的Soflom水刺方法组成。Hyderaspun湿法水刺无纺布的强力和柔软性等同于甚至超过传统干法水刺无纺布,而且湿法水刺无纺布不掉毛屑,其线缝拉伸强力是干法水刺无纺布的两倍,尤其适用于服装领域。

英国Loughborough大学机械工程系的MemisAcar研究证明,水刺工艺能够加工玻璃纤维,生产工业用布,由于玻璃纤维无卷曲,传统观念认为干法非织造工艺很难加工。大多数玻璃纤维无纺布一般是由针刺或湿法工艺加工的,但是美国北卡罗莱州立大学(NCSN)已经成功开发了玻璃纤维和涤纶混纺的水刺无纺布。直径16um的粗旦玻纤,用水刺法很难加工,如果与直径6.5um的细旦玻纤混合,则有利于提高水刺无纺布的强力,因此不同纤度的玻纤混合,细旦纤维利于水刺,粗旦纤维利于提高水刺无纺布的强力。如果玻纤与纺织用短纤如涤纶混合,可以加强水刺缠结能力。将玻纤与低熔点涤纶混合,可以生产玻乡土增强聚酯复合材料。美国Auburm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NGSN设备发现水刺法可以生产土布,目前土工布是由针刺和热轧工艺生产的。研究人员发现改变水刺压力和纤网受水针作用的时间可以改变土工布的孔径。孔径是土工布的关键指标,特别是用其做沙土反滤层,允许水流穿过而阻止土壤运动。延长纤网受水针作用的时间或提高水刺压力,可以增强纤网水刺缠结效果,而使织物孔径缩小。孔径尺寸可以在线调节不必停车,从而提高生产速度,比土工布的其他加工工艺灵活简便。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