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从四方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议提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重点抓好发展资本市场、优化金融结构、扩大金融开放、防范金融风险等四个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质量和效率。

一是处理好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关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长期以来,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对中小微企业和创新经济支持不足,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宏观杠杆率偏高。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等中小银行,进一步优化银行机构体系。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完善基本制度,充分释放和发挥市场机制的活力,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要立足实体经济的需求,协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企业、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拓宽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二是处理好总量增加和结构优化的关系,持续优化金融体系。2018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7.68%,高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下一步的重点是调整优化金融体系结构:融资结构上,改变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失衡的现状;机构体系上,优化大中小金融机构布局,增加中小金融机构业务比重;市场体系上,协同发展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各类金融市场;产品体系上,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提高服务精准度。

三是处理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关系,不断扩大金融开放。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和深化金融改革,另一方面要继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基本逻辑是,通过扩大和深化开放,引进更多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强化金融业市场竞争,进而增强我国金融业竞争力和稳健性,提升金融业抗风险能力;与此同时,增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四是处理好行业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着力防范金融风险。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在加快金融业发展的同时,应继续把防控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重点,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下一步,应不断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丰富双支柱框架的内涵和外延,完善和强化宏观审慎管理;要继续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监管体制,加强金融管理部门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金融监管协调;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做到金融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根本的是要做好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在当下,尤其要进一步做好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从金融角度看,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所有制歧视,消除对民营经济的各种隐性融资壁垒,金融机构应对各类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当然,还要加快信用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降低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