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红霉素原料的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节 红霉素原料的定义

红霉素原料药主要产品包括:硫氰酸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等,这几大产品在金额上占有红霉素市场90%以上的份额。(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节 红霉素原料的市场现状

在产量规模上硫氰酸红霉素、阿奇霉素分别排在第一位和第一位。硫氰酸红霉素作为红霉素下游原料药的起始原料,是主要的中间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下游延伸的产业链比较长目前,世界上红霉素生产国主要集中在中国和美国、印度、西班牙、克罗地亚等,在20世纪80年代,全球产量在800吨左右,占全球抗生素总量的3%,9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上红霉素畅销,促进了生产,产量有了较大幅度增氏。1990年和2000年的产量分别达到1500吨、3500吨,目前为9000吨左右,成为世界抗生素市场上第二大类药物。

我国于1958年开始生产红霉素,起始产量很少,年产量仅为几吨。其后20年间产量增氏缓慢,年产量在20~30吨徘徊。改革开放以来,产量有了大幅增长。

1982年达到90吨,1990年产量为220吨,2002年产量为1000吨,目前生产能力约为14000吨,实际产能的发挥不到3/5。我国有红霉素原料药生产批文的企业近40家,多年来的市场调整使产量向优势企业集中。现在很多厂家己经停产或转产,仍在生产的企业只有五六家,生产的增长由分散刑向规模化转变。现在红霉素上游产品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启儿药业、宜都东阳光、新疆科伦等;红霉素衍生物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江浙沿海一带,主要有国邦药业、浙江震儿、石家庄欧意药业等。近年来,我国红霉素原料药生产出口虽然在量上不断增加,但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出口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效益下滑,行业自律性较差、出口环境恶化等诸多因素都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红霉素类原料药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节 红霉素原料的发展趋势

据调查资料显示,世界各地在抗感染药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大体是:美洲31%,亚洲31%,欧洲27%,非妙}}和大洋洲合占11%。但是近年来,新品种不断上市,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国际市场抗生素竞争还是异常激烈的,如头抱菌素类药品虽然增氏速度己经放缓,但仍为当今!日_界市场上销代份额最大的抗生素,约占45%。过去几年,由于各国医院频繁使用各种头抱菌素类制剂,导致细菌耐药现象出现,尤其一些儿科疾病对常用头抱菌素的耐药现象尤为严重。美国临床医学界发现:以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为代表的第一代红霉素制剂对9种临床常见儿科感染性疾病疗效尤为显著,所以近年来美国各医院第一代红霉素用量激增。据国外医学媒体报道,美国目前每大约有100万名患儿在使用第一代红霉素。同时,第一代红霉素制剂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目前美国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常见肺部感染性疾病)时,疗效也优于现有的其他抗生素制剂。

因此,无论是需求量上增氏还是产品本身的特殊性,未来几年仍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在没有新品种进入市场以前,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的需求将继续增氏。但是随着降价及处方管理、限抗令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以及其他新刑抗菌药的上市竞争,大环内酷内类抗生素市场增氏速度可能不会很快,该类药品中一代红霉素原料药产品将替代部分一代产品。

第四节 促进我国红霉素原料市场发展的建议

一是因应外部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愿景。目前整个世界红霉素原料药产业仍在继续成长,这些成果是由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红霉素医药企业的努力而得来。然而,过去五年来,由于医疗保险环境及科技快速发展,整个世界红霉素原料药产业界也正在急速改变。此外,我国对发展红霉素原料药产业,需要考量适合的切入点,争取时效,建立强有力的绝对竞争优势:强产品竞争力、大生产规模、高市场占有率三位一体。另外,我国红霉素原料药生产出口企业需要培育可持续竞争优势,而创新是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差异化创新是培育我国红霉素原料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和必然选择,中国要建立自己的创新模式,主要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差异化创新,开发、延伸系列产品或服务,即提供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在产业范围内树立独特性,建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相对竞争优势战略。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突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合理布局区域和产业结构。政府部门,应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协调红霉素原料药生产出口企业制定产品出口的中长期规划,结合不同医药产品的特点,实施不同的发展战略,将长远规划与近期发展相结合,巩固现有出口市场,采取针对性举措,力争重点产品、重点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现阶段,结合红霉素原料药出口企业产品和区域优势,建设国家医药出口基地。鼓励出口企业研究开发和生产适应国际市场的品种,优化布局,推动产业集聚,促进结构调整,培育地区性的规模竞争优势,并发挥其窗口、辐射带动作用。目前,中国红霉素原料药的生产出口分工出现多极化的趋势:一方面,一批中国原料药生产基地脱颖而出,靠成本和规模竞争的初级产品,逐步向宁夏、新疆等中西部地区转移,而主要依托技术和工艺优势的下游原料药品种逐步向江浙沿海一带集中;另一方面,部分上游优势原料药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和长远发展,都在积极主动地向下游原料产业链延伸,逐步打造上下游原料联动、优势传导、自成体系的市场新格局。

三是整合各种资源,提升企业研发能力。第一,加强上游的研究。国内在培养人才、基础设备及研发经费三方面应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国虽然在红霉素菌种选育和生产技术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红霉素生产技术特别是发酵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从而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生产企业应主动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技术攻关,抓好菌种选育等工作,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在研究经费方面,欧美各国在医学研发经费往往达总科技预算的40%以上,而国内却只有6%左右;从长远发展考虑,应逐步增加研究经费及设施的投入,才能为提升红霉素原料药产业的竞争力打好基础。第二,建立适合国内的研发模式。绝大多数的欧美红霉素原料药生产的规模与投资都有限,其发展策略主要是把握有专利性的产品或技术,再利用合作或合约的方式将产品引入市场。这种重点式的研发方式,很适合国内现况,值得现有红霉素优势企业学习和借鉴。

四是进一步改善财政、金融、税务等部门的工作职能,为出口企业创造宽松良好的国内市场环境。随着红霉素原料药出口企业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企业面临能源原材料涨价、出口退税率下调、环保成本加大等压力不断增加,从而使企业经营资金紧缺、库存增加、退税缓慢、效益下滑等现象日趋严重。政府相关部门应从生产到销售、资金等环节,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他们扩大出口,创造良好的国内市场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扶持,强化部门协调,建立商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参与的促进医药产品出口的部际协调机制,制定医药产品出口发展规划与战略举措,协调解决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展望未来,为适应市场变局、贸易自由化及尊重知识财产权,国内红霉素原料药市场的发展,除应尽快摆脱粗放经营的状态,扭转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突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不同品种间的产业集约化分工生产,在互赢基础上达到共同发展,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作出贡献,更需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进行业界整合,生产出口企业应不断夯实基础,加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坚持走创新型和科技型的出口发展道路,再由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从市场竞争信息、市场认证准入服务等方面的配合,我国在该产品的国内和出口市场上就会从“质”和“量”两个层面上有大的突破。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把我国红霉素原料药企业做强做大,是我国医药工业国际化道路的必由之路。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