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有机农业发展态势分析

2.1 2011年国际有机农业发展概况分析

2.1.1 世界有机农业发展总体分析

有机农业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发源于德国和瑞士,这在当时更多的是对应刚刚起步的石油农业而产生的一种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而并不是一种实际行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是发达国家石油农业高速发展的时期,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日趋明显,因此就有一部分先驱者开始了有机农业的实践。世界上最早的有机农场是由美国的罗代尔(RODALE)先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建立的“罗代尔农场”。随着现代石油农业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影响的日益加剧,发达国家纷纷于二十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自发建立有机农场,有机食品市场也初步形成。全球性非政府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盟(IFOAM)就是在这样的形式下于1972年由美国、英国、法国、瑞典和南非五国发起成立的,它的成立是有机农业运动发展的里程碑。现在,IFOAM已经成为全世界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界公认的联络与协调中心,其会员分布在全世界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

随着发达国家对有机食品进口需求的急剧增加,不少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入有机食品生产和出口的行列。据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统计,到2009年,全世界不同程度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国家已经多达150多个.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他们的国内有机食品市场也开始呈现明显增长势头。

IFOAM每3召开一次全球会员大会,2008年6月,IFOAM第十六次全球大会在意大利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有机行业各领域的数千名代表会聚一堂,共同商讨有机事业的各项重大议题,交流经验、协调发展。第17届IFOAM全球大会将于2011年在韩国举行,这将是IFOAM全球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由此可看出亚洲在世界有机界的地位和重要性的明显提高。

IFOAM与德国纽伦堡展会公司合作,于每年的2月中旬或下旬在德国的纽伦堡举办“国际有机贸易博览会(BioFach)”,每年都有来自全球的2000多家展商参展。参展的产品包括大宗谷物、油料作物、水果、茶叶、蔬菜、坚果食用菌、肉制品、乳制品、蜂产品、禽蛋制品、酒类、饮料、化妆品、纺织品、木制品等等。此外,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中国、日本和印度的国际有机贸易博览会也定期在各地举办。

可以说有机食品事业已经走上了一条正规的持续发展道路。

有机农业发展迅速,最新的统计信息源自全球154个国家。许多国家的有机土地面积和有机农场数的比例均持续增高。对全球2008年获得认证的有机农业调查的主要结果显示:全球以有机方式管理的土地2面积为3,500万公顷,有机农场(户),包括小农户集体,总数至少有140万个。除农业用地外,还有43万公顷的水产养殖面积获得有机认证。以有机方式管理的土地面积最大的地区为大洋洲(1214万公顷)、欧洲(818万公顷)和拉丁美洲(807万公顷)。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的面积分别为329、245、88万公顷。

澳大利亚(1202万公顷)、阿根廷(401万公顷)、中国(185万公顷)、美国(182万公顷)、巴西(177万公顷)、西班牙(113万公顷)、印度(102万公顷)、意大利(100万公顷)、乌拉圭(93万公顷)和德国(91万公顷)分列有机方式管理土地面积最大国家的前十位。

有机方式管理的土地面积占总农业用地面积比例最高的前十位国家或地区是福克兰群岛(36.9﹪)列支敦士登(29.8﹪)、奥地利(15.9﹪)、瑞士(11.08﹪)瑞典(10.8﹪)法属圭亚那(10.5﹪)立陶宛(9.6﹪)、拉托维亚(9.1﹪)、捷克(8.0﹪)和意大利(7.9﹪)。

拥有有机农场(农户)数量最多的国家是印度(34万)、乌干达(18万)和墨西哥(13万)。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有机农场(农户)分布在非洲。

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有机方式管理的土地(约1200万公顷)分布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土地一半以上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则分列二、三位。有机方式管理土地的面积最大的前五位发展中国家分别是阿根廷、中国、巴西、印度和乌拉圭。

全球约3,100万公顷的土地用于有机野生采集和蜜源地。这些土地大部分(三分之一)在发展中国家,而与之相反,全球农业用地的三分之一则分布在发达国家。

全球约三分之一有机方式管理的土地是草地(2200万公顷),统计到的有机种植面积(一年生和多年生作物)为820万公顷(占有机方式管理土地的四分之一),实际约在1000万公顷左右。

图表:全球有机土地、有机水产养殖与有机野生采集面积统计表


 

图表:有机土地面积最大的前十位国家(单位:百万公顷)

2.1.2 世界各国积极发展有机农业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是推动世界性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的专门组织,目前,有机食品的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据国际贸易中心的调查报告,预计到2012年,欧盟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将增至900亿美元,美国增至790亿美元。

  发达国家销售的有机食品大部分依赖进口,德国、荷兰、英国每年进口的有机食品分别占有机食品消费总量的60%、60%和70%,价格通常比常规食品高20%~50%,有些品种高出1倍以上。可以说有机食品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

  预计到2011年,法国转向有机经营的农场将得到8000万欧元的扶持基金。此外,还将在未来3年为地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1280万欧元补助。据有机市场论坛报道,法国农业部对半公立性质的有机产品销售机构提供的基金将提高到150万欧元,而用于有机宣传方面的基金将达到500万欧元。目前,在法国仅仅是转向有机农业的企业能得到扶持基金,但此基金并不覆盖有机农业的维护。

  2010年,瑞士的有机销售提高了7%,销售总额达到179亿法郎,表明瑞士人的有机消费已近德国的3倍,德国的人均消费为43欧元,而瑞士为118欧元。目前瑞士有6445个农场在从事有机生产,另有206个农场已经转向有机经营,增长率达到3.3%。同时,11万公顷的土地在开展有机种植,相当于农业用地的10.3%。

  希腊有机营业额在2010年增长了10%。虽然希腊的有机市场以出口为导向,但国内有机市场也正在加快发展。据统计,有机食品贸易占据50%市场份额,传统零售食品贸易为40%,其他营销渠道为5%。其中,橄榄油的销售在国内市场得到了持续上升,并在出口总额中超过70%。目前,希腊75%的柑橘类水果出口,而有机酒仅占出口总额的20%。

  2010年西班牙有机农业增长了9%,由此促进了有机生产商和加工商数量的快速上升。有机生产贸易值从2002年1.73亿欧元跃至2010年4.31亿欧元。

2.1.3 国外有机农业主要管理模式

(一)、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方式

目前,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在100多个国家得到了推广,有机农业的面积和种植者数目逐年增加。全世界进行有机农业管理的土地面积已超过2200万公顷。此外被各种认证机构认证为“野生收获植物”(wild harvested plants)的面积有1070万公顷。

有机产品市场不但在欧洲和北美(全球最大的有机市场)拓展,在其它一些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也持续扩大。其中西欧和美国大约1%左右的农民在从事有机农业的生产。在美国,有机农场遍布全国各地,在生产中主要推广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运用现代农业机械,作物新品种、现代的良好牲畜饲养及管理方法,水土保持技术,以及先进的有机废物和作物秸秆的利用技术。

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

采用豆科绿肥和覆盖作物为基础的轮作生产方式。

改变耕作方式,不进行土壤深翻,实施浅耕。

采用梯田、带状或等高作业等方式保持土壤免受侵蚀,避免水土流失。

利用豆科固氮、牲畜粪便和作物秸秆提供氮素营养。

农田杂草主要通过轮作、耕作和中耕除草来控制。

病虫害主要通过轮作和保护天敌控制。

(二)、实施政策扶持

欧盟大多数成员国在有机农业转换及有机生产方面制定了扶持政策。1994年欧盟开始按面积为有机农场进行补贴(EU regulation 2078/92规定)以进一步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在2000年议程(Agenda 2000)中继续了这一政策。非欧盟国家也为有机种植者提供了类似的补贴。

各国除了依据欧盟的补贴政策给予支持外,还制定有自己的补贴标准,补贴额度不尽相同。2000年德国的转换期补贴平均是180欧元,而芬兰是440欧元,瑞士是1250欧元,预计2012年对有机农业的支持(补贴)力度将加大。一般情况下,有机转换的补贴高于有机生产的补贴,荷兰除了补贴支持外,还对有机生产农户采取免费政策。

另外,根据2000至2011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AP)所作调整。欧盟农村发展法规(No.1257/99)规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对有机农业进行补贴:如农业环境项目、投资援助、市场援助、地区发展和示范农场。

积极扶持有机咨询工作。有机咨询工作包括标准的培训、有机生产技术的提供、有机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市场信息的介绍等。欧盟多数成员国注重对有机农业咨询方面的支持,德国、法国、西班牙、挪威、瑞典、瑞士还成立了专门的咨询机构,国家对这些机构给予财政支持,英国对有机生产的农户在其生产的前三年给予培训补贴。

重视有机农业领域的科研工作。欧盟各成员国如德国、法国、西班牙、挪威、瑞典、瑞士、奥地利、荷兰、波兰、葡萄牙、丹麦等国的大学均有专门的人员从事有机农业方面的研究工作,开设有机农业课程,培养专门人才,意大利国会还建立专门基金,资助开展有机农业研究。从历史上看,西欧在9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许多政府资助的有机农业研究机构,如丹麦建立了有机农业研究体系(丹麦有机农业研究中心DAR-COF)。从90年代末期开始,其它国家的国立研究机构也日渐发挥出重要作用(如法国的INRA、德国的FAL)。2002年,欧共体开始寻求在欧洲范围内的合作,于2003年成立的国际有机农业研究协会(ISOFAR)将会促进国际科学研究机构间的科技交流。

支助有机农业认证。一些国家直接扶持有机认证机构,如德国对国内的有机认证机构免除部分税款;挪威认证机构经费预算的三分之二由政府资助;波兰按照认证检查的面积给予一定的补贴。

制定发展有机产品市场的政策。60%以上的欧盟成员国制定有市场销售的支持政策。丹麦、奥地利、法国、爱尔兰等国制定了专门的计划,芬兰政府成立了专门组织,设立了专项资金支持本国的有机产品销售;德国以补贴形式支持有机产品市场的开拓,并统一有机产品标识;荷兰以低息贷款政策进行扶持,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公平交易制度,以农产品自身的产品链为核心,把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活动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有机产品国际贸易方面,德国从1990年开始、每年一次的Biofach国际有机产品博览会,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有机博览会,它显示了日益增长的有机产品市场的重要性,为致力于有机产品生产和贸易的机构和个人提供了展示其产品、服务的舞台。       

实施扶持有机生产政策的国家很多,且各有其特点。如哥斯达黎加制定了一个完善的有机农业政策和计划,在技术、研究和开发以及营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资助,同时还建立了认可和颁证体系;突尼斯农业部于1999年调拨经费向有机农民提供补贴,在5年里,对有机农民的投资补贴为30%,颁证费用补贴为70%。新西兰对有机农业政府采取了三项促进措施:为促进出口的新西兰食品安全局项目、国家有机标准建立和国家有机农业战略。在古巴,有机农业成为农业政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阿根廷有机农业的法规和认证机构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其标准已得到欧盟的等同认可。

综上所述,国家政府支持有机农业项目的实施措施较多,且各有特色,主要办法有:制定政策;鼓励认证;建立国家网络平台;实施对未来顾问的受训者计划;举办信息研讨;设立有机示范农场网络;广泛培训;提供消费者信息;有机农业的公关、推广工作及执行科研计划等。

(三)、规范有机认证行为

目前国际上,尚无完全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准则,各国的认证组织、标准及认证形式存在差异,发展经历了由自发到逐渐规范的过程。如德国的有机认证机构有官方机构和民间机构,多数为民间机构,在早期标志不统一,各自注册自己的标志,标志过多,在使用中消费者不知孰优孰劣,使有机产品的信誉受到了影响,据此德国有机农业协会提出,组建官方机构,政府公证管理认证工作。授权的官方机构(控制检查认证机构)的工作职责是控制认证机构和机构工作人员;监督其按照欧盟有机法规进行认证;对违规者进行处罚;协调各协会和认证机构的关系;搜集有机农业方面的信息供联邦政府决策参考;解决有机农业方面的事故和问题;管理民间认证机构等。对于有机认证检查员的任职资格管理也做出规定。申请检查员资格,通常要有大学学历,通过分类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才能申报,检查员资格证书实行分类管理,如作物检查员、畜牧检查员等,取得资质的检查员,才能实施认证检查。

从2003年4月1日开始,德国政府的“进口和市场许可管理办公室(BLE)”实施管理从国外进口的有机食品,如果国外的有机食品要进入德国,得由德国的进口商向德国的BLE申请进口许可证。目前对于德国以外的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食品进入德国,可通过二个途径:一是国外认证机构与德国的认证机构签订互认协议;二是通过国家认可,认可的前提是该国家不但要有有机食品法规,且该法规必须与欧盟有机法规等同。

澳大利亚检验检疫局(AQIS)按照 “有机和生物动力生产标准”对认证机构进行认可,以保证有机产品的品质。在认可的七家认证机构中有5家可以向欧盟出口,这七家机构都可以向非欧盟国家如加拿大、日本、瑞士和美国出口。现在澳大利亚没有国外的认证机构开展业务,也没有当地认证机构与国际认证机构合作。1992年澳大利亚制订了国家法规以保护有机生产。1998年又进行了修订。法规包括了作物种植、动物养殖、食品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标签。法规没有强制要求农场进行标识和出售的产品必须进行认证,只是对出口产品作了规定。

日本在1996年到2000年间,有机农业发展处于无序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随着有

机农产品需求量的增加,流通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出现一些仿冒、假冒的有机农产品,加上不少私人机构执行多样化的认证标准,因而有机产品信誉受到损坏,为了规范有机产品市场,日本政府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加大了监管力度,对认证机构进行了整顿,使日本的有机农业进入了规范发展的阶段。

美国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大多是“有机认证者委员会”(Organic Certifiers Council,简称OCC)的成员。任何食品企业如果在标签上注明“有机种植产品制造”,或者任何种植园声称他们的产品采用有机方法种植,事先须获得美国农业部(USDA)授权认证机构的认证。

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瑞典等国也都依法认可了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对有机产品的栽培、生产、加工和销售进行监控和颁证活动,以保证有机食品市场的有序发展。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与全体成员一起制定并完善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标准,并制定了有机产品的颁证检查指南,对各国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进行资格认可,以此将各国有机产品的栽培、生产、加工和销售方式统一在相同要求的基础上,进而实现有机产品质量认证的国际多边承认,促进有机产品的国际贸易。目前IFOAM已对13家认证机构给予资格认可。

(四)、制定完善标准、法规

上世纪80年代,IFOAM制定并首次发布了“有机生产和加工的基本标准”,后经过了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已成为许多国家和机构制定和修订自己标准和法规的主要参考依据。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1999年通过了“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识及销售指南(CAC/GL32-1999)”。

90年代后,各国政府开始重视和关注有机食品生产和销售的标准化,纷纷制订有机农业标准,法国、西班牙、丹麦、美国先后制订了有机法规。1995年丹麦政府已制订了第一个有机法案。欧洲有机法案2001年也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始制订。2001年的疯牛病(BSE)事件促使一些国家政府支持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业法案制订进程加快。现在有60多个国家已经或正在制订国家有机法规系统。欧盟于1991年制订了关于有机农产品生产和标识条例(EEC2092/91) ;美国1990年制订了国家“有机食品生产法”,后几经修改,2001年4月正式施行;日本农林水产省在1992年颁布了有机食品标示准则(GUIDELINE), 1998年公布了有机食品标示基准,将认证制度合并在JAS(日本农林规格)法修正案内,2000年发布了《日本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简称JAS法),2001年4月1日正式实施,明确规定进入日本市场销售的有机产品必须张贴有机JAS标志,且只有经农林水产省批准注册的认证机构才具备发放该标志的资格。

印度2001年6月,宣布了国家有机生产计划(NPOP),其目标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减少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和投入,促进出口和农村发展。印度的标准参考了IFOAM的基本标准,并设计了“印度有机”标签。2001年10月,印度的出口有机产品纳入政府法规管理,而进口和本国市场产品未纳入。印度首家认证机构Indocert于2002年3月成立。Indocert的目标是提供可靠的和能负担的起的有机检查认证服务给那些农场、加工厂、进口商和贸易商。它为国内和出口市场提供认证。Indocert和瑞士FiBL(有机农业研究所)和Bio-Inspecta(瑞士检查机构)有很密切的技术合作,提供检查者培训和检查活动的监督。为加强田间层面的合作,Indocert发起了印度有机咨询协会,它的目标是为种植者提供咨询,它将作为一个咨询、信息传播和田间有机农业培训的平台。

(五)、部门团体管理分工明确

日本对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进口检疫管理由农林水产省负责;对有机农产品的流通加工则由劳动厚生省归口管理。

德国设立消费者保护、食品和农业部,管理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在欧洲疯牛病危机的初期,德国总理施罗德提出把“为柜台前面的消费者着想”作为未来农业和消费者保护政策的主导思想,要求食品业再不能将产品盈利放在首位,而必须把消费者的安全放在首位。

    行使有机农业的管理职能,民间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有机农业是从民间组织开始的。上世纪40年代,许多国家开始出现第一批有机农业组织,民间组织成为欧洲有机农业发展的动力。80年代以后,又在政府帮助下成立了更多的组织致力于提高生产标准等同性和保护消费者利益。民间组织以1972年在法国凡尔赛成立的IFOAM为代表。1991年IFOAM欧盟地区小组成立,该小组在制订欧盟有机法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拓展有机产业及其市场

有机产业的发展给市场带来了积极影响。一些发展中国家如阿根廷、巴西、智利、埃及、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南非,在出口同时也建立起了国内市场,一些国家是由欧洲的大零售公司推动,如荷兰的Ahold、法国的Carrefour。与此同时,有机生产方式不断向其他产业拓展,种植业向养殖业发展,有机水产业增长较快;有机旅馆和饭店也在增多;非食用有机产品如化妆品、纺织品甚至是圣诞树都出现在市场。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机构对有机种植和有机产品的生产和贸易越来越关注。

    欧洲近年的有机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全世界约一半有机产品是在欧洲市场销售的。欧洲国家间的竞争在加剧。市场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可靠的零售网络和恰当的政策环境。这使供给和需求都得到了协调增长。欧洲标准的等同化意味着欧洲内部有机食品贸易更加简单,这样某一国家的供给瓶颈也容易由进口解决。然而,各个国家的有机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如葡萄牙和希腊,有机市场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已达到其第一轮繁荣发展期。一些较成熟的市场如奥地利、瑞士、丹麦和瑞典,在其政府的扶持和发达的全国零售网络支撑下稳步发展,已达较高水平。

    一般来说,主要通过超市网络销售有机食品的国家,有机市场份额就比较高。在许多国家,包括瑞士,已有70%的有机商品通过各种零售网络销售。

2.1.4 世界有机农业发展呈现的趋势

有机农业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有机农业生产系统,其生产的产品称为有机食品。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呈现下列七大趋势: 

    一、由单一、分散、自发的民间活动转向全球性的农业运动 

    有机农业在二战以前就开始在一些西方国家实施。起初只是由个别生产者针对局部市场的需求而自发地生产某种产品,以后逐步由这些生产者自发组合成区域性的社团组织或协会等民间团体,自行制定规则或标准指导生产和加工,并相应产生一些专业民间认证管理机构。由于它的产生是自发性的,在管理、检查、监督等方面不可能形成完善的体系,同时由于当时的有机农业过分强调传统农业,实行自我封闭式的生物循环生产模式,排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因此,未能得到广大农民与政府的支持,发展极为缓慢。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一些发达国家伴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由污染导致的环境恶化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是美、欧、日一些国家和地区工业污染已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命与健康。这些国家感到有必要共同行动,加强环境保护以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确保人类生活质量和经济健康发展,从而掀起了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主的各种替代农业思潮。90年代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全球的共同响应,可持续农业的地位也得以确立,有机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无论是在规模、速度还是在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这一时期,全球有机农业即绿色食品生产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单一、分散、自发的民间活动转向政府自觉倡导的全球性生产运动。这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首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组织进一步扩大。作为倡导和监督世界有机农业的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简称IFOAM),于1972年11月5日在法国成立。成立初期只有英国、瑞典、南非、美国和法国等5个国家的代表。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IFOAM组织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广泛、最庞大、最权威的一个拥有来自115个国家570多个集体会员的国际有机农业组织。 

    其次,有机农业生产的规模空前增加。据国际贸易中心(ITC)2003年2月调查,目前全世按有机管理的农业用地已达1 700万hm2,各大洲有机管理的面积分布大体是:大洋洲44.91%,欧洲24.79%,拉丁美洲21.67%,北美洲7.73%,亚洲0.55%,非洲0.35%。面积最多的10个国家次是:澳大利亚(770万hm2)、阿根廷(280万hm2)、意大利(100万hm2)、美国(90万hm2)、巴西(80万hm2)、德国(54万hm2)、英国(52万hm2)、西班牙(38万hm2)、法国(37万hm2)、加拿大(34万hm2)。有机农业用地占农业用地面积比例最多的10个国家依次是列支敦士登17.97%、瑞士9%、奥地利8.64%、意大利6.76%、芬兰6.73%、丹麦6.20%、瑞典5.20%、捷克共和国3.86%、冰岛3.4%、英国3.33%。 

    第三,全球有机食品的消费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根据国际贸易中心估测,1997年全世界有机食品和饮料零售总额约为100亿美元,2000年增长到175亿美元,增幅75%左右。2001年估计为26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9%,其中,欧洲的增长率最高,达到了120亿美元,占全世界的46%;北美占37%,亚洲大约占16%,大洋洲占1%。尽管目前有机食品零售额在整个食品行业中的份额很小,只有2%-3%,但增长潜力巨大。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将出现显著增长:一是消费者对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将促进有机食品生产消费迅速增长;二是一批大的食品商如麦当劳、雀巢等已进入有机食品行业,正雄心勃勃地进行有机产品的营销开发,试图抢占国际有机产品市场;三是食品加工部门调整结构进行有机产品开发,改进包装,促进有机食品国际贸易;四是许多国家政府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据预测,近期内有机食品增长率为25%-30%,2011年全球有机食品(含饮料)零售额将达到800亿美元。 

    二、由关心环保到关注环保和食品安全 

    有机农业发展前期;由于规模和信息等方面的原因,生产的有机食品很少为人所知和接受。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拯救环境,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欧洲发生疯牛病事件以来,由于食品的有害物质含量超标以及人畜共患疫病的传播带来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消费者由关心环境问题转向关注环境和食品的安全健康问题。 

    在德国,虽然近年来按传统方法生产的牛肉销售量下降了50%,但有机牛肉销售量增加了30%。目前顾客购买有机牛肉要比购买常规方法生产的牛肉多付至少30%的钱,但一般认为,由于生产有机牛肉需要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付这个价钱值得。 

    在意大利,消费者对有机食品有着较高的认知程度。据有关部门2001年9月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73%的意大利人能够说出有机食品的正确定义和主要特性;38%的成年人曾经购买过有机食品;23%的成年人经常购买有机食品。约有48%的意大利人消费有机食品,其中以经济发达的北部地区尤为突出。近4年来意大利国内有机食品的销售量平均年增长率在20%以上。2000年意大利的有机食品销售值达到28000亿里拉(约合14.5亿欧元),其中有机谷物的价格比普通谷物高出30%-40%。 

    在日本,有机农业的发展过程也同样说明了这一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那个时期日本的GDP增长率一度超过10%。快速的工业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工业化学品的污染通过食物引起的人群中毒和疾病事件接连不断,如水俣病事件、米糠油事件和富山骨痛病事件就是著名的例子。当时的日本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农业上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食品大多使用了添加剂。对由此产生的对人体健康,特别是对孩子的健康问题感到忧虑,他们开始寻求没有污染的食品;与此同时,一些农民也意识到农药化肥对人类和牲畜的危害,以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也在开始尝试实践有机农业。这就给有机消费者和有机生产者达成默契提供了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成立了日本有机农业协会(JOAA)。开始时,JOAA将有共同愿望的消费者和生产者联合起来,鼓励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互相帮助。例如她们合伙买头奶牛交给农民精心喂养,奶牛生产的牛奶由她们买下;又如她要求农民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不要使用农药化肥,而农民生产的农产品由这些消费者花高价全部购买。后来,JOAA将这种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发展成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日本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的发展。

三、由绿色食品扩大到绿色产品 

    在现代化和商品化生产条件下,一个绿色食品从生产到消费不是孤立的。为了生产绿色食品,要求各种投入和产后的加工、包装和运输等,也必须是绿色的。只有保证各种投入和产出的加工、包装和运输设备的有机成分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生产加工出绿色食品。为此,便提出了绿色产品的概念,即在投入领域,采用包括生物农药、有机肥料、有机饲料、有机兽药等有机农业生产资料;在产出加工领域,采用包括有机添加剂、有机加工和运输设备、有机包装材料及没有被农药、化肥及禁用药物污染的产品。 

    绿色产品的内涵比绿色食品更为宽广。在美国,由农业部长签发的“全国统一有机计划” (Nationanl Oraganic Program)规定,只有至少包含95%有机成分(除了水与盐以外)的加工食品,才能在食品标签上标示“有机”一词;在德国,管理全国有机产品的组织——“生态农业协会” (AGOEL),规定其成员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95%以上的附加料是有机的,才能称作有机产品。此外,近年来在发达国家还根据生产原料是否有机的,将有机产品扩大到有机纺织品、有机皮革、 

    有机化妆品、有机林产品和有机家具等。正因为如此,所以目前在国际有机产品贸易市场上,除了有有机食品,如粮食、油料、肉类、蛋奶制品、饮料、酒类、咖啡、可可、茶叶、草药、调味品、甜味品等品种外,还有动物饲料、种子、棉花、花卉等有机产品。另外,就业者除了有机产品生产者外,还包括有机产品包装业者、批发业者、制造业者、加工业者、清洗业者,甚至是零售业者。 

    四、有机食品认证国际化 

    有机产品认证是指为保护人体健康,保护资源和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而对农产品的生产方式、产品的加工方法、产品的贸易行为以及其他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所开展的认证。有机产品认证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优劣程度和加工企业、贸易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好坏程度的尺度,是国家发展有机产品政策的具体体现,是强化有机产品管理的基本保证。有机产品认证标准在推动有机食品发展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执行有机食品管理法规的基本手段;是规范有机食品生产、经营和认证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强化有机食品管理的技术基础;是推动有机食品发展的动力。因此,各国都很重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有机食品的国际认证成为发挥各国经济优势和扩大出口的关键。因此,争取国际标准认证是发展本国绿色食品生产的前提条件。在这方面,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是: 

    1.完善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组织的认证标准的框架,为各国或地区制定认证标准提供依据;并对各国(或地区)有机认证机构进行认证资格评估和确认。 

    2.按照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组织的国际有机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和管理要求,制定本国认证标准。例如,1995年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按照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组织的国际有机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和管理要求,制定并发布了《有机(天然)食品标准管理章程》 (试行),同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委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制定《有机(天然)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初步建立了有机食品生产标准和认证管理体系。在规范实践的基础上,中心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组织的有机生产加工的基本标准,参照并借鉴欧盟委员会有机农业生产规定以及其他国家如德国、瑞典、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有机农业协会或组织的标准和规定,结合中国农业生产和食品行业的有关标准,于1999年制定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有机产品认证标准(试行),2001年5月经修改又上升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有机认证标准。目前已与许多国家有影响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或咨询机构有良好的联系和合作,这些国家包括:德国、英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等,其中有些国家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已在中国建立办事处或分会。上述工作为中国有机食品认证国际化创造了条件,为争取通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组织的评估,获得了国际机构的认可提供了基础。 

    五、从事有机农业的农场数量空前增加 

    据估计,目前欧洲的有机农场数目已从1986年的7800家增至2000年的近10万家,其中德国有约8000个有机农场主,意大利的有机农场从1996年的1.8万个增加到现在的4万个,澳大利亚有超过2万个有机农场主,占农业的比重约为10%。在非洲,虽然有机农业发展速度不及其他地区,但其发展同样引人注目,例如,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分别有7000个和4000个有机农场。 

    六、由区域性布局转向全球性布局 

    虽然全球有机食品消费出现了大幅度增长,但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一些发达国家。这是因为消费有机食品需要支付较高的价格。根据国际贸易中心估测,在2000年全世界175亿美元有机食品和饮料零售总额中,美国最多,为80亿美元,其次是日本,25亿美元,德国2 300万美元,瑞士470万美元,丹麦360万美元,奥地利260万美元。但是发达国家需要的绿色产品,特别是干果类产品,很多都不是在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必须从世界各国进口。例如,欧洲贸易商不断寻求潜在的有机产品货源,包括咖啡、茶叶、谷物、坚果、干果、香料和食糖,对中国需求较多的产品主要有豆类、谷物、茶叶、速冻蔬菜等;日本的有机农产品市场的构成为:大豆加工品、冷冻蔬菜、果汁制品、食用植物油、茶叶、咖啡类、调料、大米等。其中大部分需要进口。由于消费者对有机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为全球有机农业生产和贸易提供了新的发展和市场机遇。 

    首先,促进了发达国家使经济优势和自然优势更密切结合。例如,在意大利(主要是其南部地区)有着发展绿色食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于是意大利的有机农业有了较快发展。意大利的有机农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一跃成为欧洲最大的有机食品生产国,在全球仅次于美国而居第二。截至2000年底,意大利的有机农业面积达到104万hm2,约占农业土地面积的7%,占欧盟有机农业总面积的25%;有机农场约占全国农场数的2%,其中有1330个农场拥有有机食品加工厂;共有有机食品加工和贸易公司2817家,另有有机食品进口商67家。意大利有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之一在于明显的区域合理性。由于意大利南部(包括西西里岛和撒丁岛)很适合生产某些独具特色绿色产品,因此意大利70%的有机农业集中在南部(包括西西里岛和撒丁岛),12%在中部,18%在北部。到2000年底,意大利全部实行有机管理的土地中,有40%种植饲料,16%为牧草地,9%种植谷物(大麦、小麦、水稻、玉米),19%为果树(柑橘、苹果、桃子、梨)和橄榄树,6%为蔬菜和工业原料作物。 

    其次,为发展中国家生产绿色食品提供了机遇。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低,农业生产采用自然的、生态的方法较多,发展有机农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为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提供了新的商机。特别是那些不在欧洲、北美、日本生产的有机产品如咖啡、茶叶、可可、香料、热带水果、柑橘、蔬菜等产品。由于发达国家需求量大,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之一。中国是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传统农业技术中有机农业管理成分较多,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生态环境优越,农药、化肥使用少,污染轻,这些地区相对比较容易转换成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最近几年,国家七部委在全国开展了50个农业生态试点县建设,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100个地区开展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同时,中国已建立了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机构,即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是中国目前唯一的有机食品认证组织。已制定了较规范的有机农业生产、检查、认证和出口的要求和技术文件。近年一批基地还获得了欧盟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和有机农业转换基地的认证。这些为有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适度规模地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是切实可行的,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舞态效益。 

    七、销售渠道多元化 

    目前,世界有机农产品主要种类及其比例为:蔬菜水果为18.2%、牛奶和蛋类16.1%、粮食14.3%、婴儿食品与用品11.1%、加工食品7.1%、肉类6.1%、其他(饮料、食油等)27.1%。随着有机产品规模的扩大和一些大型销售商的介入,现在有机农产品的零售市场已由过去的单一渠道(主要是农户直销)转向多元化经营。据调查,目前各种销售渠道的销售额构成如下:超级市场占25%-50%、有机农产品专卖店占25%-40%、直销占10%-40%。 

    在德国,有机农产品销售时都贴有专门标志。由于有机农产品产量较常规产品低,因而市场价格是常规农产品的2-3倍。由于德国有机农产品生产已具有相当规模,因而有机食品市场的销售渠道日趋多元化。目前有机食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有3类:(1)农户直销。占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25%。这种营销方式没有中间商,减少了流通环节,效益比较好。农户直销中也有3种方式:一是农场设立直销店;二是到专业市场承租柜台进行专柜直销;三是宅配或配送,根据订单直销送货上门。有一些地区还实行了网上订购和邮购。(2)有机食品专卖店销售。这种方式占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50%。目前德国鲜销有机食品专卖店大约有5 000多家。这种营销形式专业化程度高,主要依托大中型有机食品批发配送中心进行调剂,因而完全实现了全国有机食品的货畅其流。(3)传统店设专柜、专区销售。占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25%。(4)连销店。近几年,一些大型连销食品店对投资有机食品营销抱有很大兴趣。有的开发了自己的有机食品商标,设专柜、专区进行有机食品销售。 

2.1.5 全球有机农业发展前景美好

有机食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风味,在全球的市场空间广阔。专业从事有机食品知识培训和有机食品认证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肖兴基主任认为,由于有机食品是按照有机农业体系生产的一类产品,所以,有机农业的前景也将十分美好、发展潜力极大。

    随着各国对有机农业的认知和接受程度的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入有机农业生产,以满足市场对有机食品的需求;全球性的有机食品市场增长将是一个大的趋势。一些有机农产品生产大国,如阿根廷、巴西、中国等国的国内有机消费市场也正在逐渐形成,有机食品将会进入主流销售渠道,而主要的消费人群是追求高质量和健康食品的人士。一些大型食品公司,如麦当劳、雀巢公司等也已经进入有机领域。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有机农业正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长,有机食品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商店和餐桌上。

    据介绍,有机农业发展初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拯救环境、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欧洲发生疯牛病事件以来,消费者由关心环境问题转向关注环境和食品的安全健康问题。在德国,虽然近年来按传统方法生产的牛肉销售量下降了50%,但有机牛肉销售量却增加了30%。虽然购买有机牛肉比购买常规牛肉要多付至少30%的钱,但顾客一般认为,由于有机牛肉的生产付出了更多的环境和安全成本,因此,付出高一点的价钱是值得的。据调查,56%的美国公民认为有机食品更健康;60%的丹麦人经常购买有机蔬菜、牛奶;德国慕尼黑市场上30%的面包是有机的。随着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有机食品特别是市场份额较高的有机食品如水果和蔬菜、婴幼儿食品、粮食类、奶制品等的需求量将稳步增长。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肖兴基主任认为,世界有机农业将呈快速发展的态势,美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国,自1990年以来,有机食品的销售额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2002年的销售额已达110亿美元,占世界有机食品销售额的47%。据统计,2005年,美国有机市场销售额为149亿美元,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国;强大的消费不断推动着美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美国仍将是全球最大的有机产品消费国。美国有机农业迅速发展是来自国内外有机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结果。随着有机产品消费人群的增加,美国国内市场的需求日益扩大,而该国在有机产品生产方面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这为美国有机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美国目前有5%~10%的人乐意购买有机产品,美国的有机食品销售额占食品总销售额的1%~2%,且每年以2%的速度递增,几乎所有美国的超市、连锁店都销售有机产品。

    美国大多数有机产品都在国内销售,仅有不到10%的有机产品销往境外市场。美国有机食品的境外市场主要在加拿大、日本和墨西哥,这是发达国家有机产品销售市场的一种普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发达国家生产有机产品的成本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要高得多,因此,其生产的有机产品很难在发展中国家找到市场;另一方面,则是其对有机产品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其自我供给的能力,很少有出口的余地。其所出口的产品往往是起到一种满足发达国家市场品种需求的作用,以及满足发展中国家一部分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需要。

    与欧盟发达国家在有机食品方面大量依靠进口的情况不同,在美国销售的有机食品总量中,进口产品所占的比例很低,美国在有机产品的供应方面对外部的依赖性不很大。但目前,美国的有机产品市场份额还很低,仅为2%左右,与美国整体的消费水平和对安全食品的需求量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美国消费者对有机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美国本土生产的有机产品的增长速度已经满足不了需求量的增长。由于美国生产有机产品的成本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的成本,其有机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不大可能主要依靠本国来满足;而第三世界有机产品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国际有机产品市场提供了大量的资源,这也正可填补美国在有机产品需求上的空缺。

    不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肖兴基主任同时指出,全球有机食品贸易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技术壁垒,影响了有机食品的跨国流通。目前,全球60多个国家制定了各自不尽相同的认证和认可体系,不同的体系影响了各国有机食品的贸易过程,违背了有机法规指定的初衷,这种初衷主要包括增加贸易、发展市场及培育消费者信心。现存的不同标准和法规产生了贸易技术壁垒,迫使许多有机生产者必须获得多种有机认证,才能进入不同市场。因此,UNCTAD(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及IFOAM(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等国际性机构和组织,正在积极朝着协调各国及各机构有机法规的方向努力,以避免潜在的贸易壁垒、促进全球有机食品的自由贸易。

2.2 2011年全球部分国家有机农业的发展分析

2.2.1 简述美国的有机农业及有机认证

        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生产方式。以有机农业方式生产的安全、优质、环保的有机食品和其他有机产品,越来越受到各国消费者的欢迎。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机农产品的消费市场之一,有机农业生产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美国也是我国有机农产品的出口国之一。下面就美国的有机法规和有机认证情况作一些介绍,以便有机农产品生产、出口企业学习和借鉴。 

  美国的有机农业及有机产品市场 

  美国的有机农业开展比较早,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消费者对无化学制剂健康食品需求的增长及农民对化学制剂污染环境的认识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从事有机农业生产。据2003年的统计**,美国获有机认证的农场共有8035个,在有机生产管理下的生产面积共220万亩,有机家畜量880万只,有机牧场745273亩。 

  美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有机农产品销售市场之一,有机产品多数在国内销售,5%~7%销往国外,同时也是主要的进口国。其消费的所有蔬菜和水果中,25%~40%来源于进口,发展中国家的有机农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美国进口产品中有半数以上来自墨西哥,主要是美国不能生产的热带作物、反季节作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及一些特殊产品如少数民族产品等。 

  美国有机农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多,几乎包括所有的传统食品种类,有机谷物、水果、蔬菜、坚果和香料市场已具有一定规模,目前主要出口的有机农产品是大豆、食物成分和加工果实、蔬菜和其他的一些产品,主要出口到澳大利亚。 

  美国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超过75%的美国人会购买有机农产品,促使人们购买有机果蔬的主要因素是它的优质、卫生和对人体的安全性。消费者认为,有机果蔬更新鲜更天然、口味更纯正,但抑制人们购买有机食品热情的因素主要是其过高的价格。 

  有机农产品法规 

  1990年,美国所制定的《有机食品产品法案 1990》(Organic Food Production Act of 1990),对国家有机食品的生产程序、有机食品的国家标准、国家的认证程序等作了规定。除该法案外,2000年12月21日,美国联邦农业部(USDA)的分支机构农业市场服务处(Agricultural Marketing Service)制定了美国有机农业条例(NOP),条例于2001年4月21日开始试用,2002年10月21日正式施行。该条例对有机农产品的定义、适用性、有机农作物等进行了详细的界定,列出了有机农产品中允许和禁止使用的物质,有利促进了新鲜食品或有机制成的加工食品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发展。该条例是强制性的,根据条例要求,所有出口到美国的有机农产品必须接受美国农业部认可的认证机构的检查和认证。 

  有机农业组织机构 

  美国联邦农业部部长组建了“国家有机标准委员会”(NOSB),该委员会由15个成员组成,分别由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消费、贸易、管理、研究等不同领域的代表组成,帮助农业部制定关于有机产品中允许使用物质的标准,协助制定美国国家有机农业标准,同样也建议农业部在其他方面实施国际有机程序。 

  农业市场服务处(Agricultural Market?鄄ing Service)是美国农业部的分支机构,制定并实施有机产品的相关标准。 

  美国的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 

  美国的有机农产品须经美国农业部认可的认证机构的检查和认证,且该机构必须完全按照ISO65导则进行操作,认证机构可以是政府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截至2006年8月23日,美国有机认证认可机构(Accredited certifying Agents)共95个,其中国内的认证机构55个,国外的认证机构40个。美国对农产品的认证监管十分重视,并有多个职能部门担此职责,其中主要有农业部、人类与健康服务部、食品和药品管理局、食品安全检验局、动植物健康监测检疫局、环境保护机构、海关等部门。国外货物进入美国市场可以通过下列的3种方式:国外的认可机构在美国申请认可;该国家的主管当局能够评估和确定已经达到NOP的要求,提出申请,USDA根据国外政府的请求来决定是否认可;USDA和外国政府机构的标准和认证程序是等同的,所以美国可以认可来自这个国家的有机农产品。 

  有机农产品的标识 

  美国有机农产品的标识分为4级,即100%有机、有机(有机含量大于95%)、含有机(有机含量70%~95%)和非有机(有机含量小于70%)。 

  具体如下:“100%ORGANIC”(完全为有机食品)主要用于蔬菜及水果;“ORGANIC”(有机率达95%以上的产品);“MADE WITH ORGANIC INGREDIENTS(由有机成分构成)”(由有机的成分、材料构成,有机率达70%以上的产品。此类产品不贴“有机”的标签,但可以列表显示有机的成分、材料);“CONTAINS ORGANIC INGREDIENTS(包含有机成分)”(有机成分、材料在70%以下的产品,此类食品不贴“有机”标签,但可以列表显示有机的成分、材料),其中,有机率为100%和95%以上的有机食品上可以贴上绿色的“USDA ORGANIC”标签。 

  该标准不仅适用于美国国内的产品,也适用于从外国进口的产品。

2.2.2 德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分析

德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机农产品市场之一,有机农业生产和市场具有很长的历史传统,早在1924年就将有机农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引入了农业。随着现代工业农业的发展,带来了环境、品质、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有机农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疯牛病等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至2002 年底,德国有机农业面积达69. 7 万hm2 ,占总耕地面积的4. 1 % ,有机农场主15 626个,占农场主总数的4 %,至2005年底,有机农业的面积达到了10%,平均每年以1.6%~1.9%的速度递增。

德国有机农业迅速发展主要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68~1988年):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第二阶段(1988~2000年):1988年,在德国有机农业基金会(SOEL)的发起下成立了有机农业协会联盟(AGOEL),政府对有机农业实行资助政策,随后的几年中,有机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第三阶段(2001年以后):加强有机农业的发展成为德国农业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形成了统一的有机农业标识,制定并出台了联邦政府有机农业计划,计划至2011年全德国有机农业比重达到20%。

图表:2002-2011年德国有机农业面积情况及预测

德国在发展有机农业的具体管理和生产程序上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政府、协会、农民等各部门的职责明确。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法令、法规和标准,批准质量认证机构进行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查验定,对农户所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规模和主要产品进行核准,并按此发放相关的有机农业生产补助。由农户自发组织的有机农业协会负责新会员的入会申请、为会员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开展相关产品的市场营销、会员农产品生产的管理与质量控制等。农户自发并自愿地按照有关标准进行生产。

促进德国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有力的政府财政支持,完善的有机农业协会组织,良好的农户职业培训,健全的监测体系和成熟的有机农产品市场。

2.2.3 奥地利有机农业发展状况分析

       2010年,奥地利有机农产品市场继续快速成长,约有54.5万公顷农业耕地种植有机农产品,约占农业耕地总面积的19.4%,同比增长0.9%。同时,16.2%的农业企业生产有机农产品,同比增长1%,从事有机农业的人口达到2.18万,有机农产品产量(除面包外)同比增长21.5%,产值同比增长18.7%。与此同时,国外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奥地利有机农产品协会主席鲁迪•费尔鲍赫表示,奥地利还将进一步提高国内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并支持奥本国企业拓展国际有机农产品市场。 

  奥地利农业部长贝尔拉科维奇也称赞有机农业是奥地利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先锋,并要求进一步巩固其所发挥的示范作用。一方面,政府将继续保证种植有机农产品的农民、专业加工企业、中间商、有机农产品管理机构和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政府的农业政策要通过多方位的、高效的资助来支持奥地利有机农业发展。此外,建立全面的消费者信息服务也将是推动有机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在奥地利,有机农产品拥有良好的信誉。有机农产品供应商必须持有欧盟的有机农产品认证,保证在生产过程中既没有使用化学肥料,也没有喷洒化学药剂,生产有机农产品的用水也要定期接受检测,必须保持有机生态生产模式,同时遵守严格的卫生标准和产品包装标准。近年来,在奥地利有机农产品客户范围不断扩大,完全排斥有机农产品的消费者非常少。一项相关调查显示,奥地利88%的消费者购买有机农产品。而有机农产品80%的销售额来自奥地利五分之二的家庭。购买有机农产品的动机首先是出于健康方面的考虑。即使那些平常不买有机农产品的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态度也非常积极。今天在奥地利市场上销售的有机农产品远远多于5年前,但总体供不应求的局面仍未改变。过去5年,奥地利市场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增长30%,而供应只增长12%。 

  奥地利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与其国际化战略密切相关。奥地利始终关注着世界相关产业发展的状况。奥地利有机农业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有机农产品市场持续增长的趋势在欧洲和美国市场表现最为明显。目前,全世界有机农产品市场的50%在欧洲和北美。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有机农产品市场,其规模大约在180亿欧元。欧洲最大的有机农产品市场在德国,市场规模为59亿欧元。其次是法国和英国,市场规模也分别达到33亿欧元和19亿欧元。瑞士、奥地利有机农产品市场规模也位列前十,分别达到10.2亿欧元和8.68亿欧元。欧盟范围内,西班牙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最大,约130万公顷,其次是意大利,约110万公顷;再次是德国,约95万公顷。奥地利耕地面积相对较少,但有机农田面积约52万公顷,位居欧盟第6位。 

图表:2010年主要国家有机农产品市场规模情况

  在充分了解国际市场的前提下,奥地利有机农产品行业将拓展市场的重点瞄准欧洲。德国仍然是奥地利有机农产品最重要的出口市场。近年来,德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不断增强使德国有机农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这也为奥地利有机农业提供了巨大商机。为了开发欧洲未来的出口销售市场,推动奥地利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奥地利有机农产品协会去年与奥地利市场营销机构AMA在德国汉堡首次共同举办奥地利有机农产品展销会。今年展销会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除了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德国以外,重点开发的目标市场还包括潜力巨大的斯洛文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国。今年,奥地利有机农产品协会计划分别在科隆、巴黎或者华沙举办有机农产品大型展销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新欧盟成员国有机农产品的进口潜力巨大。虽然这些国家的有机农产品产量不低,但还缺少有机农产品加工的基础设施。因此,那里已经成为了奥地利有机农产品企业重点拓展的地区市场。

2.2.4 挪威有机农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挪威有机农业的现状特点

挪威真正意义上的有机农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21世纪之后,挪威有机农业蓬勃发展。1986年,挪威只有19个农场经过有机认证。1991年有机农场达到423个,2010年达到2586个。得到有机认证的有机面积和正在向有机田转化中的面积,大约占总农田面积的3.5%。

1、有机农场面积小种类多,分布和发展极不均衡。

挪威有机农场的面积按照欧洲标准来说较小,平均面积为13公顷。绝大部分农场是种植谷物的农场,主要位于东南部。在北部地区,有机农场的数量非常少,占总农场的百分比比挪威其他地区的比例低得多。由于受气候等因素影响,挪威有机生产地域分布也极不均衡。东部和中部的有机种植面积比例最高,为7.4%;西部和北部的最低,仅为1.9%。

2、有机食品需求逐步扩大,市场销售还需稳步跟进。

由于有机食品的安全性与优良品质,有机食品消费需求在挪威进一步扩大。2004-2010年间,挪威有机牛奶的年均销售基本上稳定在600~700万升左右,有机鸡蛋销售比重一直稳定在60%~80%之间,有机生产肉类的销售量大约在20%左右,有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虽然不均衡,但销售量和销售比重却在稳步增长,说明有机食品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愈来愈受到青睐。目前超市和大型连锁零售业等主流销售渠道开始涉入有机食品销售,比如在挪威就设有出售有机食品的专营店—Helios,另外在相关超市有标有有机标签的部分商品出售,但是挪威有机产品在零售贸易中只占有1%左右的份额,市场销售和宣传工作还需稳步跟进。

3、有机农业标准统一严格,科学创新成为发展方向。

整个欧洲有机农业使用统一标准,挪威有机农业执行四方面标准。一是欧盟EEC2092/91有机产品规定;二是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的基本标准;三是Demeter农业国际的标准;四是挪威自身的标准。此外,挪威还出台了欧盟有机农业规定里没有涵盖的方面,如有机渔业、有机化妆品和有机纺织品等。挪威所有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都是由Debio董事会指定挪威标准化委员会来起草,由农业部发布实施。为保证有机农作物生长,挪威广泛使用新技术,反对使用化学农药,提倡动物粪便为主的农家肥。为了减少病虫害,广泛采用抗病虫的作物种子,并择时播种。为减少单一品种可能导致的问题,提倡农民种植多个品种,并采取轮换种植的耕作方式等等。

二、挪威对有机农业的扶持及补贴

有机农业产品是安全健康无污染食品,但有机农业的产量比传统农业要低20%~30%,因此挪威对发展有机农业实行扶持和补贴政策。

一是直接补贴农民。凡是在向有机农场转换期内,每公顷付给转换补贴731欧元,对已经完全转换的农场每年按照种植面积付给补贴,其中对种植粮食谷物的农场每公顷付给183欧元,对种植其他谷物的农场每公顷付给134欧元。

二是给予从事有机活动的机构资金支持。扶持的对象是有机咨询服务机构、科研生产机构和认证机构等,1998年政府给这些机构的扶持资金就高达610万欧元。在此基础上,挪威政府还特别制定了2010-2012年度对有机农业补贴预算方案,继续加大对有机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政府除了对有机农业给予大量资金补贴之外,还专门成立了有机农业及产品促进委员会。由挪威环境部、渔业部、知识部、儿童与平等事务部、贸工部、财政部和卫生与护理部等八部委联合组成,负责在不同领域内推广和宣传有机产品及知识,促进有机产品的发展。

三、挪威有机农业认证

1、有机农业标签的产生。

20世纪80年代,挪威生态协会和有机农场协会(N?LL)共同合作,利用当时通行的农业国际协会制定的国际标签(Demeter),出台了挪威有机农业标签方案。该方案将Demeter标签用于有机农场,将Biologisk标签用于N?LL的各种规定。Demetr和Biologisk两个标签的缩写Debio就成为挪威有机农业的标签。

2、有机农业标签的使用。

在挪威,任何以有机产品名义来销售的农产品都必须经过挪威有机产品认证认可中心(Debio)的检验和认证。外国进口产品已在出口国申领过有机标签的,虽不必在挪威Debio申报有机标签,但若想在挪威市场上得到认可,就必须再经过Debio检验,并使用其标签。?-label是Debio拥有的注册商标,在挪威只有Debio的成员或被Debio授予证书的经营者才有资格使用?-label有机产品商标或者在其产品上注明“有机”字样,该标签必须和生产者名称同时使用。

3、有机产品认证。

挪威对有机产品的认证由不同机构负责。其中Debio负责有机生产认证,Debio每年对农田、渔场(初级生产商)、以及加工、市场流通企业和进口商按照有机生产的规定检验一次,除固定年检外,还进行不定期检验。截止2010年底,已经有2586个农场,354个经营者在Debio检验系统注册;挪威农业检验服务机构负责对传统农业和有机农业初级生产(不包括加工)和化肥等添加物的使用等的产品质量的控制;挪威食品安全署负责对食品加工、精练、进口等环节的食品质量控制。

四、挪威有机农业的挑战和机遇。

气候条件限制。有机生产的方法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投入物,但是气候对接近北极圈的植物生长来说影响就很大。在传统农业中,化肥可以使植物迅速生长,但是在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因不能使用化肥而使得处于北极圈附近的植物生长会大受影响。

物流效率较低。在挪威,产品从农场到加工厂,再从加工厂到消费者手中,在这个过程中运输效率一直是个大问题,有机农业及产品则更为突出,因为有机农业及产品的生产比例小、农场规模小且分散,集中运输难度大,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政策不够稳定。农民对有机农业生产还存有不确定因素。原因有二:一是政府对有机农业的经济扶持政策不够稳定和明确;二是欧盟对有机农业的政策规定不完全适合挪威特殊的气候和农场结构,但是由于EEA协议,挪威也必须遵照执行这些规定。

有机市场急需扩大。目前挪威市场对有机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但国内供不应求,因此会导致放松进口限制,但进口放宽后,挪威有机产品市场会被进口产品覆盖,而影响挪威自己的有机生产。所以专家对是否降低有机产品进口门槛一直存有争论。

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有机农业,1999年,挪威农业部特别制定了《关于有机农业生产和市场发展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政府为发展有机生产提出了具体目标,这给挪威有机农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新的“行动计划”制定了2000年到2015年挪威有机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实施计划。根据这个计划,挪威有机农田的开发必须和有机市场的开发相匹配,到2010年有机农田要达到总农田的10%,到2015年有机食品生产和有机食品消费要达到15%。实现这两大目标的前提是,有机产品的生产和有机产品的市场需求必须同步发展,而且有机生产必须保证食品安全、产品多样化、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

为了实现目标,当时的挪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并选择了专门的有机田区域,成立有机农业研究课题等。这些措施和研究课题主要包括:提高有机产品田的产量;改善产品质量和产品发展,重点是产品的质量和有机生产方法的质量,以促进农业的附加值;在农民、市场经营者、消费者和政府层面大力宣传和推广有机农业,包括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业产品的概念;促进有机农业产品的流通渠道等等。近些年来,政府更加注重开发有机市场,挪威农业局每年从公共基金里拿出500万欧元用于促进有机食品和有机农场(OF&F)各个领域的开发项目等。

2.2.5 泰国有机农业发展全面分析

1  泰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过程 

    与中国一样,泰国边远山区农民和少数民族数百年来一直沿袭传统的耕作方式,这些耕作方式发展和丰富了边远山区农民在实施传统农耕系统以及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农业中的乡土知识。地球网络基金会的总干事Vitoon Panyakul认为,有机农业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尽管现代农业的推广,传统农业和传统的知识还照样继续存在,这些存在是泰国今天现代农业中有机农业复兴的根源。 

    有机农业是泰国于20世纪80年代由地方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发起的农业运动的一部分。有机农业的网络于1984年作为国内网络成立,开展有机农业与持续农业的经验交流、政策倡导的讨论和论坛等。泰国的第一例有机农产品开发于1991年,意大利的认证机构Bioagricert认证了泰国的第一例有机稻米。当时,泰国国内还没有有机农产品的相关机构,甚至对有机农产品的概念还一无所知。随后的几年中,有机农产品的发展速度仍然很慢,1995年泰国第一家私营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泰国有机农业认证署(ACT)诞生,制定了泰国的第一部私营有机作物种植标准,为所有的有机农业生产、加工提供专业认证和指导。近年来,推广有机农业的动力越来越大,出现了很多有机农业的专业机构、生产组织、私营公司、出口单位甚至非政府组织,相继开展了很多有机农业生产项目。到目前为止,泰国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土地面积约为15300hm2,约占全国可耕作土地面积的0.07%。 

    2  泰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模式 

    泰国的有机农业大多以集体合作社形式和农场形式组织生产,单家独户实施有机农业很难成功。农场主要有五大类:具有经济实力的单个农户农场、公司农场、政府农场项目、农户与公司合作农场和农户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农场。 

    (1)单个农户农场。这种农场的农户一般单打独斗,成本较高,一般都由具有经济实力的农户单独实施有机农业,这种情况并不多。 

    (2)公司农场。没有农户的参与,由公司操作,聘请当地农户作为劳动力,农户与公司属于雇用关系。 

    (3)政府农场项目。主要由政府部门组织实施,是至上而下的泰王项目,泰国国王有很多项目涉及有机农业,国王还亲自在国家级保护区内及周边建立了多处皇家有机农场,希望能够利用有机农业的理念来开发和保护这些地区;该类地区的农民都属于生活最为贫困的农民,政府通过对他们的扶持来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4)农户与公司合作的农场。就是“公司+农户”的方式,农户提供自己的土地和劳力,公司提供资金和技术,风险共担。文中提到的Chaophraya Abhaibhubejhr医院与DongBang村的泰国传统药材生产属于这种模式,且具有扶贫性质。 

    (5)农户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农场。这种农场在泰国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农户的分散性,单个农户很难参与市场竞争,而通过非政府组织或农民协会的参与,将分散的农户进行有效的联合,对农户进行统一培训,对产品进行统一销售。这种方式的组合既可以有效地保护农民的最大利益,同时也可以保证有机产品的质量。如位于Kanchanaburi省Nong Prue地区的帕库郎村(Pa Khoo Lang),是一个克伦族自然村,长期以来克伦族一直居住在泰国北部和西部的泰缅边境山区,克伦族人一般习惯于轮歇农业,种植各种各样的作物。1995年国家实施项目时,原来的Pa Khoo Lang村被灌溉局建设的水库淹没,水淹7年以来政府都未兑现补贴承诺,村民生活困难。2002年,当地的非政府组织AGRECO/PGRC协助村民在他们自己的部分土地上实践有机农业,获得ACT的认证,村民有更多的机会出售产品,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转型为有机生产。 

    3  泰国有机农业涉及的作物 

    有机农业涉及的作物有大豆、各种蔬菜及嫩玉米、传统药材、蘑菇及水稻、热带水果、石刁柏等。 

    清迈位于泰国北部,被称为“泰北玫瑰”,是泰国第二大城市,也是泰国北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距曼谷700km,位于海拔300m的高原盆地,四周群山环抱,气候凉爽,是泰国主要的山区省份,也是泰国的主要蔬菜种植基地,大面积的大豆等就种植在清迈。 

    在Mae Rim地区的Baan Huek社区参观农户有机大豆生产时,发现有机生产农户完全按照有机生产的要求操作,并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有所创新,真正做到不使用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等化学药剂,肥料都使用牛粪或堆肥,稻草覆盖土壤以保持土壤湿度;自治生物农药(用烟薰一种植物木醋,收集液体,喷洒受病虫害的大豆);人工收集蜗牛,加入石灰,蜗牛及壳腐烂后体内的氮素和钙素又作肥料回到土壤;饲养小鸡以除去大豆田间害虫,当地的白蚁用来喂鱼等。 

    美泰地区的有机农业创始人Phat Aphaimool先生认为,有机农业发展历程是拯救该地区农业的过程。自从森林遭破坏后,长期耕种的稻田水源缺乏,干旱严重发生,土壤肥力下降,水稻再也种不出来,加上化肥、农药和杂交种子价格昂贵,做农业不但维持不了生活,很多农户反而负债累累。后来在绿网等非政府组织的帮助下,实施有机农业,生产以嫩玉米为主的有机菜,减少了化肥、农药和种子的投入,使用牛粪和堆肥。随着村民对有机农业的实践,现在生产不但满足家庭的需要而且有了剩余,这种剩余不是因为扩大耕作面积,而是通过有机方法提高了土壤地力和改善农业生态。森林保护与有机农业息息相关,森林覆盖面增加,野生动物增加,雨量也逐年增加;随着有机农业的发展,害虫天敌如鸟类、青蛙和蜘蛛等的大量存在,虫害爆发也越来越少,使当地生态达到一个健康的农业生态。 

    由于受佛教文化的影响,泰国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种的产品首先满足自己的需求,有剩余的才出售,保证自己身体健康是首要选择,盈利才是其次,而非以市场为导向。因此,在同一社区另一有机农业示范农户的土地上,该农户主要种植蔬菜和果树,进行合理种植和安排,蔬菜和果树周年都能收获,主要是自己食用,并卖到附近的市场,一片土地上种植上百个植物品种,灌溉水源来自森林,真正体现了有机农业的生物多样性原则。由欧盟组织的国际有机农业培训班也在该村进行若干次实地培训。 

    泰国的有机农业也在传统药材的生产上实施。建于1941年的Chaophraya Abhaibhubejhr医院在位于曼谷附近Prachinburi省的Dong Bang村实施了社区扶贫项目有机药材栽培。目前该医院已开发了22种药品及化妆品,传统药材的原材料由Dong Bang村获得国家有机农业认证署(ACT)认证的16户农户按照医院的订单生产提供,这些农户接受过有机农业培训。 

    有机农业也在Sa Kaew省Wang Somboon区Wang Suriya村出口的石刁柏上实施,很多村民单独种植玉米、木薯、甘蔗和桉树等均未能成功,并且因无力还债而逐渐失去土地。2000年有机农业被介绍到该村,村民们与一家出口蔬菜的Swift公司合作,公司支付认证费用,实行订单有机生产,产品出口欧洲和日本,每年这些国家的认证机构会来检查。 

    苏凡布里(Suphanburi)省Tung Ka Mo村的稻农也开展有机蘑菇生产,由于蘑菇生产需要使用稻草,所以水稻生产也必需符合有机标准。 

    4  泰国的有机农产品市场 

    泰国有机农产品的销售途径主要有4种:

    一是地方社区市场,农户对消费者进行直销。由有机种植农户生产出产品后,定期对固定的消费群体进行送货或到附近集市销售。主要是大米、果蔬、家禽等鲜活产品,基本上不包装,也并非100%通过认证机构认证,因为在泰国只要农户按照有机农产品标准进行农业耕作,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可以作为有机农产品进行销售。 

    二是安全食品专卖店销售。泰国暂时还没有有机农产品专卖店,但大部分大中城市开设了安全食品销售店,销售店的产品包括了绿色食品、无化学投入品产品、安全食品、GAP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等,该类消费店一般规模比较小,有机种植农户集体把有机农产品运送到这些销售店,共同承担运输费用。 

    三是进入超市。进入超市的产品种类比较丰富,认证标志也比较多,当然大部分有机农产品的价格要比常规食品高50%-100%。 

    最后一种是出口市场。一般由专业组织来操作,或者外国公司与有机农户进行合同订单生产,公司支付认证和其他费用,有机农户只按要求负责生产、粗加工和包装,直接用于出口。泰国目前的国际市场有欧美和日本等。 

    5  泰国的有机认证体 

    泰国的有机农产品认证体系有官方认证、私人认证和国外认证。 

    官方认证机构。官方认证机构设立在泰国农业与合作部,分别为农产品认证处(DOA)、畜产品认证处(DOL)和水产品认证处(DOF)。但官方认证机构的认证权限仅限于泰国国内企业,产品销售也以泰国本国市场为主。官方也承认一些地方认证,如清迈的北方认证协会的认证,工作范围仅在泰国北部,他们的认证还不被外界和国际市场接受。而ACT是国际公认的有机认证机构。在曼谷出售和出口的产品是由ACT认证的,而清迈的产品认证是北方标准。ACT收取认证费用但北方认证协会基本不收费,如果仅在北方地区出售的产品没必要获得ACT的认证,大大降低了有机农户的负担和市场的门槛。 

    私人认证机构。以ACT为主,认证范围不仅仅限于国内市场,而是以产品的出口为主,同时也有部分产品在国内市场进行销售。 

    国外认证机构。国外认证机构在泰国的认证活动也比较频繁,所占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份额也比较大,达到所有有机农产品认证企业的50%左右。其中包括日本的JONA和OMIC,德国的BCS,法国的ECOCERT,瑞典的KRAV等多家认证机构。这些国外认证机构认证的产品除了销往认证机构所在国市场外,在泰国市场也占据一席之地。 

    6  泰国政府对有机农业的政策 

    泰国皇室对有机农业十分关注。国王亲自建立了多处皇家有机农场,每年都会有皇室成员到各个农场进行参观和视察,且该类农场大都建立在国家级保护区内或周围,政府希望能够利用有机农业的理念来开发和保护这些地区;该类地区的农民都属于生活最为贫困的农民,政府通过对他们的扶持来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随着对有机农业的深入理解,通过系列农业技术的应用来推动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健康发展。泰国农业与合作部(MOAC)出台了2000-2009年的10年展望计划,以予以政策支持。近期也制定了2006-2010年的5年有机农产品发展计划,通过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鼓励农民种植和生产出能够满足国内外消费者需要的高质量食品。 

    政府在政府农场项目中拿出大量资金来扶持当地农民,对当地农民进行免费培训,提供免费的农业技术和生产资料,引导农民按照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进行耕作。 

    7  泰国有机农业对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启示 

    尽管泰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认证的面积和认证的企业数量还不算很多,但其发展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其市场建设、小面积农户的行之有效的推广体系建设、采收后的技术创新以及扩大国有及私营之间的合作等是影响泰国有机农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政府部门和民间及非政府组织也逐步把实施有机农业作为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的手段,认为实施有机农业安全,无风险。尤其是民间组织及非政府组织对有机农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缺少政府的直接扶持,但是农民合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开展有机农业倡导、培训、开辟市场途径以及建立公平贸易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应该在政府各级部门尝试开展有机农业作为扶贫开发手段,推广贯彻有机农业理念。 

    完善的培训体系。每个地方有机农产品提出认证申请后,认证机构、相关协会和非政府组织都会对每个参与认证的农户和公司进行培训。通过对农户和公司的培训建立诚信机制、选择目标市场和实现公平贸易等。中国有广大的农业推广机构和庞大的推广网络,各级推广部门是推广有机农业的主要机构。 

    认证系统的地方化和程序的简易化。国家认证署ACT的认证收取认证费用,但地方认证协会基本不收费,在曼谷和国际市场出售的产品需要经过国际公认的有机认证机构ACT的认证,而在地方出售的产品认证是根据地方标准,没必要获得ACT的认证,大大降低了有机农户的认证成本和市场准入的门槛。中国应降低有机认证门槛,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等级的认证,对出口的进行严格监控,对国内和本地消费的开展诚信体制建设,让有机农业深入民心,惠及千家万户。 

    产品销售途径的多样化,泰国的有机农业有地方市场、地区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等优势,并且积极参与有机农产品的国际销售,获得欧洲国家、美国和日本等认可,使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我国有机农业产品市场的潜力应该比泰国大,只要我们在生产上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的标准进行生产,有机农业在中国一定大有前途。 

    长期稳定的国内有机农业产品消费人群。泰国有机农业能够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不仅表现在种植农户积极的情绪,同时也表现在泰国民众对有机农产品的信赖,佛教文化因素的影响也是主要的动力。中国人口众多,如果对有机农业有正确的认识,仅满足国民需要就能使有机农业有较大的发展。

2.2.6 匈牙利有机农业发展状况及经验分析

随着人们对环境、食品安全和健康的日益重视和关注,有机农业生产已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进行有机农业生产。匈牙利有机农业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中东欧农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匈牙利依托优越的农业自然资源,通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中东欧地区有机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其在有机农业生产发展方面诸多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农业相关领域学习和借鉴。    

一、匈牙利有机农业发展概况

20世纪80年代匈牙利开始发展有机农业。在发展初期,由于国际有机农产品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需求不足,国内有机农产品市场尚未建立,匈牙利有机农业生产发展总体比较缓慢。1988—1992年,在匈牙利有机农业协会指导下有机农产品生产农场有18-56个,面积为1 000-3 300hm2。1995年以后,由于匈牙利颁布和使用的有关有机农产品生产检测和认证标准与欧盟颁发的《欧洲有机法案》(No.2092/91)一致,1996年匈牙利被欧盟接纳为有机农产品生产第三国,意味着匈牙利可向欧盟国家直接出口有机农产品,刺激了匈牙利有机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迅速增长。此后匈牙利有机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每年种植面积增加12%-20%,截至2005年,匈牙利全国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场多达1 353家,主要集中于南部的Alf? 1d地区和北部的Komárom and Baranya地区,有机农场平均规模约23.56hm2,生产面积达到12.26万hm2。其中耕地面积占59%,草场和牧场面积占35%,其他果树等固定作物(permanent crops)占3%,鱼池、森林、芦苇等占3%。目前匈牙利有机农业生产面积已经超过农业用地面积的2%,显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匈牙利生产的有机农产品涉及农产品的各个领域,主要有谷物、油料、蔬菜、水果、蜂产品、乳制品、畜产品等以及加工的各类产品,其中80%的产品用于出口。有机农业生产成为匈牙利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是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来源。匈牙利也成为目前中东欧地区有机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    

二、匈牙利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其销售

匈牙利生产的有机农产品种类繁多,涉及谷物、油料、蔬菜、水果、葡萄、蜂产品、畜产品等。其中以谷物和油料作物为主,包括有小麦、玉米、燕麦、向日葵、油菜、苹果、梨、杏、马铃薯、葡萄、大豆、干辣椒、南瓜等多种农产品,相对有机农产品,匈牙利有机畜产品的发展相对缓慢,但进入2000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强劲,匈牙利有机畜产品发展十分迅猛。据统计,2001年匈牙利有机畜牧场有72家,到2005年有机畜牧场达到156家,比2001年猛增116.7%,有机畜产品产量增加86.9%,达到7 836.5t,有机畜产品的品种有家禽、水牛、山羊(绵羊)、猪、牛、驴和乳制品等,其中以牛和绵羊为主。    

有机农产品加工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匈牙利有机农产品都是以未加工产品出口,国内80%的有机农产品成品来自德国、奥地利和荷兰等,使匈牙利有机农产品出口和国内市场开发受到一定抑制,以及生产者利益受损等,这一状况促使匈牙利有机农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1998—2005年,匈牙利有机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了15倍,达到了286家。通过产品和创新,改变了有机农产品仅以未加工的干、鲜产品出现,品种单一的局面,国内市场也得到了进一步开发。    

匈牙利有机农产品90%用于出口,主要出口国有德国、奥地利、瑞典、荷兰,另外还包括韩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等。据匈牙利市场研究所估算,2001年,匈牙利有机农产品的出口总额达到3 500万欧元。2004年匈牙利加入欧盟后,其有机农产品可豁免关税直接出口欧盟所有成员国。由于国内有机农产品加工水平和公众消费意识的提高,国内有机农产品的消费增长也十分迅速。目前在布达佩斯、德布勒森、米什科尔茨、佩奇和塞格德等大城市以及州府城市(chief town)建有大约300个有机农产品市场和餐厅,有机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销售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匈牙利国内不同层次渠道进行销售。其中大型零售店和超市销售占50%~60%,有机和保健食品店销售占35%~40%,直接销售、订购和周日农贸市场销售占1%~5%,形成了覆盖匈牙利全国有机农产品销售网络。    

三、匈牙利有机农业生产中的植保技术

植保技术是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质量有机农产品生产的保证。在有机农业植保技术的应用方面,包括匈牙利、捷克等在内的中东欧国家,以及德国、奥地利等欧洲有机农业起步较早的国家,严格执行欧盟《欧洲有机法案》的相关规定,主要采取包括适合植物种类和品种的选择,合理的轮作制,自然天敌的释放,创建合适生态关系,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等以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为主的无害化防治技术。只有栽培植物存在着某种直接威胁,才允许使用《欧洲有机法案》中规定的产品。    

匈牙利、捷克等中东欧国家,以及德国、奥地利等西欧国家有机农业植保技术主要应用于小麦,蔬菜(主要包括马铃薯、番茄、黄瓜、辣椒、莴苣、胡萝卜、甘蓝、圆葱等),水果(包括苹果、梨、草莓等)等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在有机农产品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方面,主要采用定位观察、天气(或结合仪器)监测、性引诱剂(或黄牌、灯光等)诱引、人工(或计算机)预测模型预测等技术。匈牙利、捷克等国家十分重视生物防治技术在有机农产品生产上的应用,尤其是在温室有机蔬菜病虫害,如叶螨、蓟马、蚜虫、白粉虱、潜叶蝇类和菜青虫、象鼻虫等害虫,以及某些土传病害的防治,提倡和推广使用释放或使用人工繁殖的天敌有益微生物防治有害生物。目前上述国家应用的人工繁殖天敌有: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 A.)、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Oudemans)]、小花蝽(Orius laevigatus,O.majusculus,O.insidiosus)、暗黑赤眼蜂、广赤眼蜂和甘蓝夜蛾赤眼蜂(Trichogramma pintoi,T.evanescens,T.brassicae)、科列马•阿布拉小蜂(Aphidius colemani)、盲蝽(Macrolophus caliginosus)、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桨角蚜小蜂  (Eretmocerus spp.)、茧蜂(Aphidius spp.)、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钝绥螨(Amblyseius  spp.)、兵下盾螨(Hypoaspis miles)等27种。主要应用的有益微生物产品有: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kurstaki,Bt.tenebrionis)、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spp.)、哈次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蜡介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寡雄腐菌(Pythium oligandrum)、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15种。在技术的应用方面,匈牙利、捷克等国的有机农业生产者主要通过协会、咨询公司、技术培训等途径获得技术指导,也可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和报纸提供有关有机农业生产植保技术信息。    

四、匈牙利有机农产品的检测、认证和管理

在匈牙利有机农业发展的最初阶段,其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主要采用欧洲有机农业生产起步较早的欧洲国家制定的标准,如荷兰制定的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SKAL)。随着匈牙利有机农业的发展,1987年匈牙利专门从事有机农业认证检测的机构(Biokontroll Hungaria)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和英国土壤协会的有关标准,推出了匈牙利第一个有机农产品生产检测、认证标准体系,1995年该标准被国际有机农业权威机构(IFOAM)认可。    

为了进一步推动本国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匈牙利政府于1996年正式启用这一生产检测和认证标准体系(HU-? KO-01),2000年匈牙利农业与乡村发展部决定又开始启用Hungary Eco Guarantee公司制定的相关标准(HU-? KO-02),同时废止了荷兰SKAL标准的使用,以鼓励有机农产品认证公司之间的合理竞争。    

在有机农产品生产管理上,匈牙利于1999年颁布了有机农业生产管理规则,明确规定只有来源于有机农场并通过合法机构检测和认证的产品使用“bio”和“eco”的标签。为了引导和鼓励本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匈牙利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对生产者在生产有机农产品转换期的成本进行一定的补偿。为了适应国内有机农业发展的需要,由匈牙利农业与乡村发展部下属的农业市场研究中心(CMC)负责有机农产品市场研究,发行有机农业出版物,组织全国性的有机农业研讨会,组织国内有机农产品参与国际展览等,为本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宏观指导。总之,匈牙利政府在农业发展中十分重视有机农业的生产管理,通过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引导、扶持,颁布标准、制定相应的法规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有机农产品的生产的管理,以推动本国有机农业的良性发展。    

五、匈牙利有机农业技术的研究、咨询与培训

根据本国有机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匈牙利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市场研究、咨询等。主要有:圣伊斯特万大学有机农业系(Department of Organic Agriculture at the Szent István University)和考维纽斯大学生态与可持续生产系统系(Department of Ecological and Sustainable Production Systems,Corvinus University)等。2000年以来,由于匈牙利有机农业规模化发展,市场逐步成为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研究重点之一。例如,匈牙利市场研究所(AMC)于2002年进行了有机农产品市场规模方面研究。2005年,由圣伊斯特万大学农业有机农业系主持了关于有机农产品消费的研究等。这些工作对匈牙利有机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生产者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作为发展有机农业的重要环节始终受到重视,匈牙利早期有机农产品生产者的培训是由匈牙利有机农业协会Biokultúra发起的,而非政府组织实施。通过主题为种植计划、合理轮作和有效管理等的研讨会,为有机农产品生产者提供培训和进一步接受专业教育机会,这种研讨会的培训形式一直延续至今。目前,匈牙利有多个有机农业协会参与相关培训和咨询服务工作。    

1996年以后,根据有机农业发展的需要,由匈牙利政府启动有机农产品生产者的培训课程,并于1999—2003年实施国家农业环境项目(NAKP),对有机农产品生产者进行广泛的有偿培训。匈牙利还在中学、专科学校和大学开设了与有机农业有关的课程,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有机农业。此外,匈牙利目前在有机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等领域,逐步引导和发展专业有机农业咨询顾问公司,2004年,匈牙利已注册登记的有机农业顾问29人,政府计划提供资金支持发展专业有机农业咨询公司,希望通过这一途径,加强有机农业技术咨询和服务,促进本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在匈牙利有机农业生产的研究、培训和咨询等方面,形成了政府、科研机构和相关大学引导,民间的相关协会积极参与,专业咨询公司介入的良好格局,从而为本国有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六、非官方组织在匈牙利有机农业中的应用

匈牙利是一个传统农业发达的国家,依托其优越农业自然条件和技术优势,有机农业迅速崛起,并成为农业转轨后,中东欧国家中农业发展最具特色的国家,得益于匈牙利国内各类非官方性质的有机农业协会积极参与和支持。早在1983年,匈牙利建立了中东欧地区第一家有机农业协会(Biokultura-Klub),负责组织全国有机农业的生产和提供相关技术等。随着有机农业的发展,1987年该协会被国际有机农业联盟正式接纳为会员,成为中东欧地区该组织的第一个成员。该协会成立有机农业联盟(Biokultura Alliance),是目前匈牙利有机农业生产领域最大的民间组织。    

另外,匈牙利国内还有匈牙利有机种植者协会(Association of Hungarian Organic Farmers)等,这些非官方性质的协会各具特色,有的协会是全国性的,如有机农业联盟(Biokultura Alliance),有的协会是区域性的,如有机栽培基金会(Foundation for Organic Culture),但是所有协会代表了有机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其主要工作是提供技术和市场咨询、组织技术培训、召开研讨会等,有的协会还为生产者提供有机农业生产中财务管理、销售及生产者之间的合作等,并在政府和有机农产品生产者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纵观匈牙利有机农业发展,有机农业协会不仅是有机农业的倡导者、支持者,更是推动者,在匈牙利有机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七、小结

匈牙利有机农业的发展在中东欧地区的国家中十分具有典型性,其有机农业的成功发展,对于中国有机农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作用。①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保护日益关注和有机农产品加工业的崛起,将促进有机农业生产和有机产品消费的迅速增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界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因此,随着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开放,中国农业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中国传统优势农产品生产逐步向有机生产的方向发展,对于保持和提高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②对于具有农业自然和生产优势突出的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是经济增长、农业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三者之间协调发展最为合理和有效的途径之一。③在加强政府扶持、引导和管理的同时,重视有机农业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以及积极鼓励和推动相关非官方机构的发展,如有机农业协会、相关中介、专业咨询和技术团体等,在各国和地区有机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7 加拿大有机农业发展状况及其政策法规情况

1  加拿大农业概况

加拿大国土面积约997.06万km2,居世界第二位,其中耕地面积6728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7.4%。加拿大是西方七大工业化国家之一,但农业和食品业也是加拿大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2005年加拿大农业和食品业生产总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吸纳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12.8%,是全国的第三大就业领域。加拿大农业和食品业在世界农业生产和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2006年加拿大农业与食品出口总值达到280亿美元,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国,占世界出口总最的3.5%;同时加拿大也是农产品和食品第五大进口国,总值达224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量的2.8%。2006年加拿大拥有农场22.9万个,农业人口34.6万人,约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2%。加拿大农作物及其食品主要有:小麦、大麦、燕麦、大豆、油菜籽、红肉类(牛肉、猪肉和羊肉)、水果、蔬菜、烟草、饮料、酒类等。

2  加拿大有机农业发展概况

2.1  加拿大有机农业的定义

加拿大国家标准——有机生产基本和要求(CAN/CGSB-32.310)规定了有机生产体系基本原则和要求:有机生产是以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群落/体(如土壤生物、植物、畜禽和人类自身)的活力及其健康为目的的一种综合体系。有机生产首要目标是发展可持续的、并与环境相协调的产业。有机生产建立在健康生产原则基础之上,这些原则旨在通过特殊的管理和生产方法来提高和维持高质量的环境条件,并着眼于确保人道地对待动物。有机生产基本原则包括:一要保护环境,使土壤退化和风蚀程度减少到最低,减低污染,优化生物生产力,促进良好的健康状态。二要通过优化土壤生物活动条件来长期保持土壤肥力。三要保持生产体系内生物多样性。四要最大程度地循环使用体系内的物质材料和资源。五要为畜禽提供悉心关爱来促进其健康,同时满足其行为需求。六要在有机生产全程中,必须强调生产有机产品时所采用的加工处置方法不得破坏有机完整性或产品的重要品质。七要依赖当地组织的农业体系内的可再生资源。

2.2  加拿大有机农业的历史

加拿大国土辽阔,气候凉爽,作物病虫害低,是生产有机食品的理想国家。加拿大也曾出现过农业与相关资源开发和保护方面的矛盾,特别是环境和粮食安全问题。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拿大从联邦政府、省政府到企业和农民,都越来越重视妥善处理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并积累了很多经验。

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欧洲和美国的有机农业运动传人了加拿大。加拿大有机土壤协会(Canadian Organic Soil Association)是最早开始有机农业探索的机构,该机构的成立标志着加拿大有机农业运动的开端。20世纪50~60年代期间,在加拿大有机土壤协会的大力宣传下,加拿大出现了很多有机农场,也涌现了一批有机农业的宣传作品。70年代期间,加拿大有机农业运动发展更为迅速,已经有6个省建立了有机农业机构。这些机构向公众们宣传有机农业理念,并向政府部门游说有机农业政策。1974年,蒙大拿大学(Macdonald University)开展了一个生态农业项目,并从此成为了加拿大生态农业交流的中心。进入80年代,加拿大有机农业进入了更深层次的研究阶段。加拿大各省(除了纽芬兰岛之外)共建立了25个认证机构,大学开设了有机农业的课程,同时加拿大政府也开始资助有机和其他可持续农业系统方面的研究项目。1990年加拿大科学委员会开始了一项可持续农业的研究,而加拿大联邦政府农业部则发表了一项政策性文件,表明“可持续性”成为了农业政策的四大支柱之一。

2.3  加拿大有机农业生产和市场

进入21世纪以来,加拿大的有机农业发展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加拿大农场主致力于有机食品的生产,加拿大注册的有机农场增长迅速(图1)(略)。2004年加拿大有机农场数达3670家,有机生产的耕地面积为48.5288万hm2,占加拿大总耕地面积的近1.5%,有机食品加工企业达到742家。2006年加拿大有约3555家有机生产者,有机生产的耕地面积达54.6万hm2,有机食品加工企业达到800余家。

加拿大有机食品行业总体规模不大,但过去10年里该行业零售额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其他行业几乎不能与之比拟。2006年加拿大有机产品零售额共计10亿加元,占所有食品零售总额的1%,其中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居民的有机产品消费额就占加拿大全国总数的26%。与2005年相比,加拿大有机产品的总销售额增长了28%,其中预包装食品的增长率达到了31%。加拿大有机产品形式多样,其中有机谷类产量最大,出口量也最多。加拿大有机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包括美国、欧盟和日本。根据尼尔森公司对加拿大市场中2676种有机产品的统计,有47%是在加拿大国内生产、包装或加工的,而51%是进口的(另外2%不清楚),其中牛奶和面包全部是加拿大国产货。现在加拿大的有机行业正致力于巩固已有市场,开发新市场,提高有机产品的多样性(图2)(略)。

2.4  加拿大有机农业政策与法规

近些年来,加拿大的主要农产品贸易伙伴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制定了有机农业和有机产品的国家级强制执行标准,并就有机农产品相互市场准入条款进行谈判。在此压力下,加拿大政府开始重视和加强有机农业发展。2001年6月,加拿大农业部召开会议,讨论农业政策框架,并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制定农业政策框架的最终目标。加拿大农业部宣布出资140万加元用于帮助有机种植者把握市场机遇,帮助农民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变,资助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会议及在诺瓦斯科舍省建立有机农业学院,另外,还有其他项目用于有机农业的鉴定、宣传、培训、区域项目、制定标准及研究等领域。根据规划,到2010年加拿大有机农业的总产值将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0%。2002年6月,加拿大政府宣布为农业政策框架追加投资52亿加元(1美元约合1.17加元),这一举措被誉为世界一流。

同年,加拿大食品检验署(CFIA)开始着手将自愿性的“加拿大全国有机标准”上升为国家级的强制执行标准。在加拿大食品检验署的组织下,加拿大有机产品条例(COR)和加拿大有机标准(COS)历经数年的起草、讨论和修改,获得了加拿大联邦政府批准,并已于2009年6月30日开始实施。加拿大有机产品条例由加拿大联邦政府特设的有机条例委员会负责制定,该法规规定了加拿大国际与省际间的有机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以及认证活动(加拿大各省内的有机产业活动仍由各省自行规定并实施监督),以加强对有机产业的监督,确保有机市场的稳定性,并将最终有利于有机产业的发展。加拿大有机标准由加拿大通用标准理事会(CGSB)制定,该标准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有机生产体系基本原则与要求(CAN/CGSB-32.310-2006),另一个是有机生产体系允许使用物质列表(CAN/CGSB-32.311-2006)。从实施日起,无论加拿大国内或国外的有机农场和加工厂,如果要向加拿大市场销售有机产品,其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都必须遵照加拿大有机标准的要求。

2.5  加拿大有机食品监管体系

加拿大食品检验署成立于1997年,是加拿大食品安全最主要的管理机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联邦机构,但其署长须向农业和农业食品部报告工作。加拿大食品检验署的主要职责是强制执行相关政策和标准,负责管理联邦一级注册、产品跨省或在国际市场销售的食品企业,并对有关法规和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根据加拿大有机产品条例的规定,只有获得加拿大官方认可机构——加拿大食品检验署的认可资格的认证机构才可根据加拿大有机产品条例和加拿大有机标准的要求从事加拿大有机产品认证活动,其认证的产品才可以进入加拿大市场。这些认证机构获得认可资格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直接通过加拿大食品检验署认可;二是通过其所在国主管部门与加拿大食品检验署签署的有机产品贸易协议而自动获得许可资格。

目前加拿大国内约有25个有机农业认证机构,其中国际性的机构有: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国际质量保证协会(QAI),英国土壤协会等。另外,各省有自己的区域性认证机构。随着加拿大有机产品条例在2009年6月30日的正式发布实施,已有约100家国内外认证机构获得了加拿大食品检验署许可,其中加拿大国内认证机构有20家,美国认证机构更多达54家,中国国内认证机构有一家(OFDC)。获得加拿大食品检验署认可的认证机构应委派有资质的检查员对有机农场和加工厂进行检查,在确认有机农场和加工厂的生产过程符合加拿大有机标准的要求,才能许可其产品使用加拿大有机食品标志并向加拿大市场销售,也是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严格遵守加拿大有机标准的要求。

2.6  加拿大有机农业的研究机构

加拿大许多非政府组织、私营公司、各种农民协会在发展可持续农业技术研发、推广、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拿大全国范围内设有区域性有机农业组织,其中加拿大有机种植者协会(COG)、加拿大有机农业中心(OACC)、加拿大有机贸易协会(COTA)、加拿大有机联盟(OFC)是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组织。

加拿大有机种植者协会(COG)成立于1975年,是加拿大历史最久的有机农业协会,现在成为一个全国性会员制的教育和网络组织,其会员组成包括农民、园艺师、加工者、零售商、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消费者等,该协会在加拿大全国共设有13个分会,其会员遍布全国。协会其会员提供的有机生产、加工、市场等各方面的信息和培训,并与加拿大政府部门和组织开展合作,为加拿大有机农业项目及政策法规的制订提供有益的帮助。 

加拿大有机农业中心(OACC)是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有机产业研究和教育机构,因其非营利的性质,该中心主要的资金来源于加拿大政府机构、基金会、公司等,同时还与高校、农业协会等机构有合作关系。该中心与各领域的专家合作,为有机生产者提供有机农业方面的研究咨询,包括土壤、有机种植养殖、病虫草害控制、有机肥料生产等;另外还进行与有机农业有关的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态环境、社会科学与经济等多方面的研究。 

加拿大有机贸易协会(COTA)在市场开发和发展有机产业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加拿大有机联盟(OFC)成为有机产业在政策方面的代表,该联盟是2006年11月由加拿大有机条例委员会选举出来的论坛性质的组织,通过组织有机行业的各方参与者,包括生产者、加工者、消费者以及监管者的参与和讨论,促进有机行业的协调统一,保护各参与方的利益。

3  加拿大有机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3.1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加拿大土地、林业、渔业和牧业资源非常丰富,其外向型农业也很发达,但加拿大所需水果的90%、蔬菜的50%却仍然依赖进口,中国与加拿大在可持续农业及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有着合作的广阔领域。中国正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而有机农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现在仍处于逐步规范、快速发展阶段。加拿大有机农业在产业发展、政策法规、监管体系、研究开发等方面关系的诸多经验都值得中国借鉴,适时适度地发展有机农业必将成为中国农业迎接国际竞争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举措。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农业经济国际化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环境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传统农业基础好,又有生态农业、生态建设的基础,具备良好的发展有机农业的条件。中国具有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一是人力资源优势。有机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中国在这方面是发达国家无法比拟的。二是地域气候优势。中国地域广大,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具有开发多种有机产品的潜力,如蔬菜、水果、中药材等产品。三是政策优势。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西部大开发和“三农”问题备受关注,中央及各地方政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优势。

3.2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近几年来,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在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和公众中的认识已经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国家发展农业和食品的有关文件中已经给予充分肯定。中国于2005年颁布了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19630有机产品》,同时出台了管理有机认证市场的法律法规,促使中国有机产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目前国内外众多认证机构纷纷在中国开展有机认证工作,而且消费者也对有机产品有了更深的认识,中国有机产业将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解决我国的农产品竞争力问题,就需要农业生产结构不断向高附加值的农业、经济性强的农业方向调整,发展有机农业是其中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机农业的特点是可持续型、效益型、环保型,为可持续发展所倡导,符合现代国际市场需求。

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中国有机产品的出口额仅占世界有机农产品市场的极小比例,这与中国农业生产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从总体来看,中国有机产品出口的国际空间依然很大。但中国的有机农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对有机农业的明确定位和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对有机农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不够;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水平制约了有机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国内市场开拓和国际贸易壁垒等问题亟待解决。

3.3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制定系统的有机农业发展规划与计划。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有机农业还处在单一、分散自发的活动,各地应在政府、协会、龙头企业或专业机构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环境特点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划,并且要制定相关政策确保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第二,加大对有机产业的资金投入及研究力度。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落实全面扶持有机食品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对有机生产基地建设、有机农用品补贴、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税收减免等各方面予以政策支持,通过综合措施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农民发展有机农业。

第三,完善有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为使中国的有机农业向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有必要建立、培育和完善有机农业的社会服务机构,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行业组织化水平,把农民、企业、科技人员、市场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对有机农业开发的全面咨询、认证管理,逐步形成系列化的中介服务组织的服务体系。

第四、加快国际接轨进程。目前,世界各国竞相发展有机农业,但各国有机农业标准都不一样。出口国的有机产品要符合进口国的有机农业标准,方能获得市场准人的资格,这就导致有机产品进出口的贸易壁垒。为减少此类贸易壁垒,需要提高中国有机农业标准和认证机构的国际地位,与国际规范化的认证形式接轨,达到有机标准和认证机构的国际间互认。

第五、完善有机产品安全监管体系。我国已经建立并发布了有机农业生产标准、有机认证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有机农业生产和认证活动的法规。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各地方质检局、工商局承担了有机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和检测等环节的质量监管工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比较有效规范我国有机农业经济秩序和经营活动。

2.2.8 菲律宾将大力推进有机农业发展

据菲律宾《马尼拉旗帜报》4月19日报道,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日前签署了《2010年有机农业法》,旨在促进有机农业发展。该法规定,贸易、财政及银行等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有机农业生产和农民。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民可免交设备进口税和生产资料增值税,前7年免交收入税。

2.3 2011年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分析

2.3.1 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势在必行

         种植小麦的地方很多,作为一个著名品牌,贵州茅台为何“相中”了延津小麦?从文章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他们看中的是延津县发展有机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看中的是在这种自然条件下的延津有机小麦。

  延津小麦被“相中”的事实再次证明:有机农业有着无限的魅力,发展前景异常广阔。

  何谓“有机农业”?曹志平、乔玉辉主编的《有机农业》一书解释说:“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通俗讲,有机农业就是一种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

  与传统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有很多特点:有机农业生产出的是无污染的农产品,对确保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有机农业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易于生态平衡的恢复;因为有机农业品是国际公认的高品质、无污染环保产品,发展有机农业,能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更重要的是,发展有机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世界范围看,目前,欧美等国家有机农业发展得比较快,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时间致力于解决温饱问题,有机农业发展相对较慢。就我国而言,有机农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国家对发展有机农业高度重视,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有了很大进展。但与形势相比,还需要加快发展速度。

  事实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理念的不断更新,健康、营养、安全的有机农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发展有机农业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势在必行。况且,作为一个粮食生产大国、并且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的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有着众多的优势。

  首先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在良种繁育、科学种植、更新地力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次,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多种多样,比如,有山地、丘陵、平原,生产条件各有特点。在很多地方,农民很少或根本不用化肥、农药,这为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第三,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解决发展有机农业所需要的各种劳动力。第四,目前我国已在国际上拥有了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农业生产资料……这些都为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河南,是我国的“大粮仓”,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省各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从一味追求产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在发展有机农业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不少地方生产的有机小麦、有机蔬菜和有机瓜果……大企业主动“结缘”延津小麦,也说明了这一点。

  在河南省“十二五”规划中,重视“三农”,大力发展农业经济,依然是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有机农业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依靠科学技术手段,采取得力措施,加快从传统农产品向无公害、绿色的有机农产品转变,促进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变,以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之路。

  有机农业前景广阔,发展有机农业势在必行。

2.3.2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以企业为载体,以发展有机产品为核心来发展有机农业

    1、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是发展有机农业的推动力。

    2、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产品竞争力是企业或生产者发展有机农业的主要因素。

    3、发展有机农业是政府部门为缓解环境压力,保护生态采取的应用措施之一。

    二、建立了规模的认证监督管理体系。

    中国有机产品认证管理体系包括政府管理部门、中介机构(包括认可机构、认证机构、检测机构、培训与咨询机构)、企业三个部分组成,在国家认监委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实行企业、认证机构、检测机构、认可机构、政府职能部门五位一体的认证与监管体系。

    三、建立了统一规范的有机产品认证规范、规则和技术标准体系。

    1、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基本规范、规则。

    2、统一的合格评定程序。

    3、统一的标准。

    4、统一的标志。

    四、建立了较严格的有机产品认证监督制度。

    1、报告制度。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向CNCA报告从事认证活动的有关情况。

    2、询问制度。CNCA对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的有关事项进行询问,通过询问,及时发现问题,对不当的行为予以告诫。

    3、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认证活动存在的问题向CNCA进行举报,CNCA或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要对举报问题及时调查处理。

    4、抽查制度。CNCA采取组织专项监督检查、组织同行评议、向被认证企业征求意见等方式,对认证活动和认证结果进行抽查。

    五、有机产品发展迅速。

    据统计,2003-2009年间,中绿华夏认证的有机食品企业总数由102家增长到1003家,产品总数由231个增长到4955个,年均增长率分别48.3%和77.6%。2010年中绿华夏认证的有机食品企业数量达1150家,产品总数达6027个;截至2011年上半年中绿华夏认证的有机食品企业数量达1220家,产品总数达6798个。

图表:2003-2011年中绿华夏认证有机食品企业数


 

图表:2003-2011年中绿华夏认证机有产品数

2.3.3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有机农业发展很快。1972年由美国英国、法 国、瑞典、南非5国联合发起,在法国创建的国际运动联合会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简 称 IFOAM首次提出了有机农业的概念 。不到20年的时间它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潮流与必然趋势。国外有机农业发展较快,代表国家是德国、美国。我有机农业在上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后,也很快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至2004年底,农业系统认证的有机食品企业总数已达228家,产品总数达到588个,实物总量37.2万吨 ,产品国内年销售额35亿元,出口额2.3亿美元,出口率达到35%,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面积146.5万公顷,保持认证率82%。2006年10月16日第四届全国农产品交易会上,有机农产品已经占到了参展农产品15%左右。有机农产品逐渐成为食品消费的时尚和主流。

2.3.4 未来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我 国正处在发展有机农业的良好时机。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来分析,首先我国大部分农民还沿袭传统农业的栽培方式,符合有机生产原则;其次,除少数农业发达地区、粮棉基地化肥农药使用量大之外,大面积的土地土壤退化、污染程度较低,可以低成本转化为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其三,我国地域广大、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具有开发多种有机产品的潜力,一些欧洲国家不适宜种植或缺少的产品均可在我国进行开发生产,如中药材、野生浆果和非木材的林业产品等;其四,我国仍然有不少地方,特别是山区、边远和贫困地区的农民很少或完全不使用化肥、农药。那些地区的农作物,只要对其生产和管理方法进行认证,事实上就是有机产品。 从农业分区来看,我国现有的有机农产品基地多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三省,而我国西部地区暨西南地区却是条件更好的有机农业发展区。我国西部、西南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大多面积的土地农业生产从不施用化肥、农药,这反而成了发展有机农业的最佳优势,积极推广有机循环农业技术,提高土壤肥力与质量,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过程的污染,生长出大量的高档有机农产品。西部地区正利用当前 的政策优势与生态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牧业、林果业,实现西部农业的再次腾飞。西部、西南地区良好的气候资源、农业资源将是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的良好保证。这些区域生产的农产品也将会是健康、安全的高档有机农产品。

发展有机农业 ,开发农产品有着巨大的国内外潜在市场随着城乡人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十分渴望能得到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食品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开发有机农产品和食品正可满足这一要求。当前,野菜成为餐桌上的珍品、家禽也十分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样,国际上对有机农产品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许多国家进口我国的大豆、豆粕、有机蜂蜜、中药材等都因为这些产品是有机农产品产物。相反,我国的肉鸡出口日本很难达到日本国的质量检验标准,其原因在于农作物超标化肥及农药残留的后遗症,引起了国际市场卖难问题。因此,有机农产品的开发在于有机农业的发展,有机农产品有着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总而言之,发展有机农业既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选择,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实现结构优化、产业产品升级,也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2.3.5 有机农业与生物多样性的管理分析

         有机农业生产强调优先使用当地资源,优化在同一土地上多种植物和动物对资源的利用。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生物多样性的管理,是农民对农业系统的生产性“投入”。 

  农民在多种层次上同时是生物多样性的管理者和用户。基因层次:首选使用本地的种子和品种,本地品种有较高的抗病性,对当地气候有较高的适应性。物种层次:动植物多样化的组合,优化农业生产体系内部养分和能量的循环。生态层次:维护农田及其周围区域的自然性质,不使用化学投入物,营造适合野生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依靠自然控制的方法,保持生物多样性,避免害虫由于化学防治所产生的选择抗药性。 

  有机农业与土壤生态系统有机农业强调依靠土壤的自然肥力牞采用作物轮作、生物共生、种植绿肥作物、使用有机肥和减少耕作等措施。长期采用有机农业方法,可以显著增加土壤中生命体的数量和种类,如有益节肢动物、蚯蚓、共生生物和细菌等,特别是一些濒临灭绝的土壤物种。有“生命力”的土壤有如下作用:无脊椎动物(如蚯蚓等)分解植物残体,有利于养分、氧气和水分循环。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将作物不可利用的营养元素分解为有效养分,促进养分循环,降解有毒物质。在有机农业系统中,较高的生物量和微生物种群密度,提高了土壤碳元素的保持力。 

  有机农业与农业生态系统在有机农业系统中,必须加强作物自身的抗病性和害虫天敌的作用。作物轮作是土壤管理的基础,是害虫治理和土壤肥力管理的工具。轮作、间作、建立“作物-树木-动物” 综合生产体系这些技术措施,为有益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吸引害虫天敌和授粉昆虫到系统中栖息、繁衍。通过促进当地植物和动物的相互作用来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有机农场对改善农业生态系统有如下作用,氮循环:在轮作中种植豆科植物和其他固氮植物(如苜蓿)固定空气中的氮。共生和寄生:共生生物(如菌根)在吸收养分和减少病原菌侵害方面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寄生可用于对虫害的生物控制。捕食:捕食性天敌和被捕食昆虫间的内部竞争可以将害虫控制于一定水平之下。传粉:由于在有机农场改善了栖息地的环境,不使用化学农药,传粉昆虫数量下降的势头得到控制。很多农作物和开花植物必须由昆虫(蜜蜂、蝴蝶、甲壳虫)和其他动物传粉。 

  有机农业与自然保护在有机农业系统中,保护与农田相邻周围的自然植被是通常的做法,给多种昆虫的天敌、野生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提供可替代的食物和栖息地。有机农业生态环境对保护野生生物起到如下作用:按有机农业方式生产,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生物产量远远高于常规种植;由于大量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丰富了有机农田的生物区系,例如有机农业对阻止地面孵化的鸟类种类的下降起着积极作用;在农田占支配地位的地区,按有机农业要求设置缓冲带,对保护野生动物十分重要。   

  有机农业可以提高农田生产能力如果不按有机农业方式生产,会导致农田丧失生物多样性,造成周围生态环境退化。因此,取代以往以增加资本投入和大量使用化学投入物增加产量的做法,而用改善生物多样性、促进养分循环,以及协调作物、动物、土壤和其他生物组成的相互作用,促进资源保护和再生的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是提高农业生产、解决产量问题的一条可以实践的途径。 

  从常规种植向有机种植转换是增产还是减产?在许多情况下,在开始转换之初会出现减产,特别是那些原来严重依赖化肥和农药投入的地区。但是,在那些原来对农药、化肥依赖较少的地方,转换到有机种植就可能不会减产,相反还可能增产。这种有机种植生产能力的增加来自以下一个或几个原因:通过轮作、间作和多样种植,农业生产系统生物多样性得到改善;种植或间作绿肥作物;通过利用作物秸秆还田(或制作堆肥以后还田),促进了农田养分循环;较好地利用周围生态系统有机物质;较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例如覆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改善养分管理水平;更加注意水土保持。必须指出的是,单单靠有机农业不能解决所有生产问题。例如,在多数情况下,有机农业为恢复由于常规农业而退化的农田提供了可以实践的方法,但是,在那些土壤和周围环境退化过于严重的地区,单单采用有机农业的措施不能保证恢复和增加生产能力。在这些情况下,有必要将有机农业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为目标的农业系统重新结合起来。   

  有机农业至少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效益:不支出或减少支出购买化肥、农药的成本;生产多样化和优化;保持和促进农田和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在市场上卖得较高的价格。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显然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将其付诸实践,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4 2011年中国部分地区有机农业发展分析

2.4.1 广西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广西有机农业目前在全国处于中等发展水平,有机食品近200种,主要包括茶叶、水果、粮食、蔬菜等类别,种植面积达到近30万亩,有机食品加工企业近50家。

  地处广西西北部的乐业县已经成为我国五个有机农业示范县之一。这个不到20万人口的小县城具有独特的发展有机农业的自然条件,海拔970米,是广西海拔最高的县,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降水量1100-1500毫米,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6.3摄氏度,被称为“天然空调”。

  2004年,乐业县开始探索有机农业生产,第一个有机产品是乐业县顾式茶有限公司生产的“顾式牌系列有机茶”,已经获得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OFCC)、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美国农业部(USDA)、日本(JAS)和欧盟(EU)等四个有机茶认证机构的有机产品认证,如今通过有机认证的茶园面积达890亩,顾式牌有机茶远销新加坡、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国家,产值从2004年的6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2300万元。

  在乐业,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有机茶产业的地方标准“DB451028/T1~T9--2008”,从2009年1月31日起实施,包括茶树品种、茶树种子和苗木、种苗培育技术规程、丰产栽培技术规程、病虫防治技术规程、鲜叶、绿茶加工技术规程、绿茶、标签标识通用要求等九项标准。

  随后,广西顾式有机农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成立,将当地的有机产品扩大到水稻、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据乐业县农业局称,截至2010年,全县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的农产品面积为8600亩。2009年8月,顾式饭店在南宁开业,成为南宁首家以有机食品为主的特色饭店,产品包括有机茶、有机猪、有机鸡鸭、有机瓜果等,将种养业的有机产品引向城市消费终端。

  此外,乐业县桂华中药材加工有限公司还按照野生模式种植龙胆草2300亩,正在准备申报有机认证,进一步扩大有机产品的领域。

  据了解,在自治区层面,广西已经组建了有机产业联盟,实行统一种植标准、统一价格标准。百色市田阳县的有机芒果、百色市靖西县的有机大香糯、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的有机红薯等多个产品已加盟。

2.4.2 山东青州有机农业的发展优势及发展思路和目标

今年以来,市委确定了“示范带动、典型引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突破山区、全面发展”的有机农业发展思路,远教系统及时跟进,充分发挥党员群众培训和科技推广优势,积极推进有机农业发展。 

  一是深入培训,让党员群众认识有机农业。有机农业选址严格、操作规范、流程严格,对质量等各方面要求都很高。为让党员群众迅速从粗放的传统农业适应有机农业,各级远教部门不断加大培训力度。一是购进了10余套有机农业方面的视频课件,进行复制后发放到各基层站点,并上传到远教网站,组织党员群众集中收看,同时安排在远教频道(栏目)滚动播出,扩大受众群体。二是依托较早推广有机农业的华盛农业公司等,拍摄当地有机农业发展模式专题片,供党员群众观摩学习。三是在建成的有机农业基地建设远教站点,进一步拓宽学习范围,并及时掌握有机农业发展动态。 

  二是加强指导,确保产品质量。坚持“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目标,在生产上从品种选择、土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到农产品采收,都严格按有机农业标准化生产。同时,为提高有机农业示范园区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聘请省农业厅专家举办了有机农业培训班,聘请省级以上专家为常年技术顾问,市农业局成立了有机农业发展专家组和技术指导组,技术组成员天天靠在示范园,从示范园建设到生产进行全方位的现场指导与服务,解决园区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三是加大宣传,提高影响力度。为提高有机农产品的知名度,通过远教平台、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及时报道全市有机农业发展最新动态。另外,市农业局编印了《青州市有机农业指导手册》,编发了21期《青州有机农业动态》。同时,加强农超对接,组织超市对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实地考察、举办农超对接座谈会等形式,积极推进有机蔬菜进超市,提高了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度,扩大了有机农产品的影响力。 

  截至目前,今年全市新认证有机品牌13个,总数达到95个;新发展有机农产品面积2000亩,有机品牌基地认证面积达1.6万亩,年总产量3.7万吨。九洲农庄、新百利、王坟乖场和富大地有机示范园被批准为潍坊市级有机食品安全生产示范区,全市从事有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达到15家。

2.4.3 山东沂源县对有机农业发展给予财政支持

   沂源县紧紧围绕品牌惠农战略,立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着力构建四个机制,推动了有机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发展。全县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农产品64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3个,成为全省“三品一标”认证数最多的县份。在全国绿色食品20周年座谈会上,沂源县作为全国3家发言单位中唯一区县级代表作了经验介绍。 

  一、构建政策激励机制。在全省率先提出了整建制建设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目标,出台了《沂源县推进品牌惠农战略加快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奖励办法》,县财政对果品、粮经、蔬菜、茶叶类生产基地,面积100、200、300、500亩以上的,奖励2-5万元;对在国家级博览会等宣传推介活动上获得最高奖项,被评为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的,奖励3-10万元;对取得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或继续保持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奖励3万元或2000元;对在省、地级以上城市新设经营沂源有机农产品的网点、超市专柜、主营有机农产品,按销售收入奖励2-5万元。2009年,兑现奖励资金87万元。 

  二、构建财政投入机制。一是加大农业设施投入。2009年以来整合支农资金1800万元,用于有机农产品基地的水、电、路等综合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改善了有机农业生产条件。二是加大农业企业投入。通过贴息、直接补助等方式,落实资金300余万元,重点扶持“企业+协会+基地+农户”或“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引导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协会参与有机基地的建设和市场化运作,组织企业与基地农户签订生资专供协议和产品销售协议,全部实行合同化生产、订单式经营,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三是加大标准化生产投入。投入资金120万元,支持了苹果、葡萄、大樱桃等21个主导有机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的制定工作;推动了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产学研联合,聘请16位专家组成技术顾问团,常年进行技术指导;实施了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每年培训农民4万人次以上;设立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立了覆盖全县城乡的38处检测点,实行了基地生产资料专供、生产户登记备案、十户联保、生产管理记录、质量安全检测等制度,为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健康发展筑起了安全网。四是加大品牌创建和营销投入。投入资金100万元,引导企业统一包装策划,精心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会参加农博会、交易会、洽谈会,举办新闻发布会等,加强产品宣传推介,提升了市场知名度。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有机农产品直销和专供专卖,加强农企农超对接,提高了沂源农产品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 

  三、构建资金管理机制。设立财政资金专户,实行封闭运营、专户管理、单独核算,专项用于有机农业项目。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对项目实行投资评审、公开竞标、报账提款、绩效评价和重点支出台账等制度,建立起“预算评审、施工跟踪和决算审计”的三位一体监管机制,做到按程序报账、按进度拨款、按规定检查,实现了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问效,提高了资金管理使用效益。 

  四、构建融资扶持机制。积极开展国家级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多方筹资900余万元,成立发展互助组织32个,积极为农户办理借款业务;充分利用金融惠农政策,财政投入100万担保金,构建起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和金融机构农业小额贷款相结合的融资平台,为农户发展有机农业提供更多信贷支持,有效满足了生产资金周转需求。 

  通过四个引擎的推动,沂源县有机农产品基地实现了科学发展,全县共实施了30处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总面积达5万亩,全县果品90%实现了标准化生产。2009年,品牌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 ,品牌带动农产品增值3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2.5% ,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居淄博市第一。沂源苹果先后获得省部级荣誉称号40多个,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专用果”、“十一届全运会专用果”和“上海世博会专用果”,参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辉煌成就展。

2.4.4 淄博淄川区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今年以来,淄川区按照“先易后难、相对集中、规模发展、优先发展”的原则,突出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重点建设小麦、杂粮、核桃、干果、椿芽、蔬菜等六大有机农产品基地,有机农产品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全区已认证面积6.6万亩、品种34个,正在参与认证的有机农产品10个。远方公司、北园食府公司、川农有机食品合作社等一批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已具备了一定的示范带动能力,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张庄、淄河等乡镇示范基地村建设已初步总结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特别是实行了部门挂包制度后,区直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挂包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协助示范基地村制定发展规划,调整结构,整合资金,解决实际困难,推动有机农业向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方向发展。区住建局、煤炭局、林业局、水务局等部门行动快、措施实、效果好,所挂包的示范基地村已初具规模和特色。上半年,在区直部门挂包示范基地村的带动下,全区已累计投资1800余万元,种植有机核桃3000余亩、12万株,优质樱桃300亩、1.2万株,刺槐200亩、1.2万株,杨树150亩、1万株,花椒1000亩、10万株,蔬菜1000亩,新发展有机小麦400余亩。 

下一步,根据全区农业资源分布现状,淄川区还将重点搞好有机农业核心区和适宜区规划,积极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有机农产品基地,扩大经营规模,探索农户、基地、企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努力提高科技附加值,培育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2.4.5 江西万载县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其三大突破

一是发展模式有突破。改变“企业+政府+农户”的发展模式,逐步淡化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明确政府监管辅助职能,充分发挥企业和政府的积极性,让农户和企业直接签订合同,走“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 

  二是种植品种有突破。选取十几个产量高、口感好的有机水稻新品种在茭湖等有机农业乡镇试种,挑选出适合本县种植的新品种,逐步替代原有的有机水稻品种。 

  三是监管方式有突破。采取多户农户利益结合,处罚“连坐”的监管方式,充分发挥农户互相监督、就近监督的作用,将有机农业的监管由村延伸到户,形成了“县+乡+村+户”四级监管机制。

2.4.6 四川成都市出台新政推进有机农业发展

据悉,为了推动成都市现代农业向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市农委已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有机农业的指导意见》,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成都市有机农业市场化运作和科技创新,积极培育产品品牌,着力推进成都市十大优势农产品有机化生产,力争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支持基地建设

  优势产业500亩以上 可获10万元奖励

  《意见》规定,对有机农产品生产业主建设标准化有机农业生产基地,面积在500亩以上、产品通过“有机产品”认证或连续2年通过“有机转换产品”认证、其鲜销产品或加工产品规范使用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属于成都市优先支持发展的十大优势农业产业的,将由市财政给予业主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不属于成都市优先支持发展的十大优势农业产业的,一次性给予8万元奖励。同时,对经国家相关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农业部门将优先安排农村沼气工程、农业机械化或设施化生产等农业项目,水务部门优先配套微水治旱工程项目,交通部门优先安排农村道路建设。对投资额在300万元以上、银行贷款额不低于150万元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市物价局(市价调办)组织评审后,可优先安排价调基金给予项目贷款贴息。

  支持组织化管理

  带动效应明显 最高可获50%贴息

  不光是大力扶持有机农业基地建设,此次成都市还将帮助和指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组织、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建立有机农业组织化经营管理体系,对实行组织化经营管理,且带动效应明显的有机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在成都市域范围内建设的标准化有机农业生产基地,面积在500亩以上、银行贷款不低于150万元的项目,经市农发投公司组织评审后,可给予1~3年30%~50%的项目贷款贴息。市、区(市)县农业、科技部门还将在经营管理和科技培训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帮助、指导。

  支持市场开发

  自营出口企业 一次性奖励30%退税额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意见》还明确了各部门在市场开发方面给予的政策支持。其中,市商物投公司将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对有机农产品营销网络建设予以重点扶持;工商部门将加大对有机农产品品牌的市场推荐力度,并在有机农产品品牌培育、申报、市场拓展和保护方面给予支持;从2010年起,对有机农产品流通企业,市农发投公司将给予优先发放流动资金委托贷款或贷款担保支持,对自营出口的流通企业出口有机农产品,市农发投公司还将按程序给予企业出口退税额30%的一次性奖励。

  支持产品深加工

  投资300万元以上 价调基金优先贴息

  农产品深加工一直是我市大力扶持的农业项目,对有机农产品也不例外。据悉,凡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300万元以上、银行贷款额不低于150万元的有机农业深加工企业技改和新、扩建项目,市物价局(市价调办)将优先安排价调基金给予贴息补助。对有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申请的新产品研发或技术改造项目,市经委等有关部门将优先予以支持。

  记者了解到,《意见》还涉及了有机农业技术开发方面的扶持政策。今后,农业科研院校和生产企业开发应用和推广有机农业新品种、新型安全肥料、生物农药、有机农业生产新技术,发改部门将在立项方面给予全力支持,科技部门优先安排科技扶持经费;对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农业部门也将优先立项。

2.4.7 新疆推进有机农业升级

   自从有了化肥以来,农作物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了确保高产,平均每亩土地需要的氮肥用量从最初的十几公斤发展到现在的30-40公斤或者更多,而化肥利用率却有减无增,只有40%左右。这不仅增加农业成本,而且影响到农业产品质量,更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损害了农田生态环境。因此,改变农业超量使用化肥现状,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0月11日上午,由新疆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新疆惠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2010年南疆有机农产品生物技术发展论坛暨新疆惠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万吨生物肥项目投产庆典”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疆惠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万吨生物肥生产基地隆重举行。

  此次论坛以新疆惠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投产庆典为契机,针对新疆,特别是南疆区有机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应用于有机农产品的广阔前景和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南疆地区拥有独特的光、热等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这使得其以特色农业为主体的特色农产品享誉全国,名扬全世界。改革开放30年来,南疆区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其中特色林果业面积已超过1600万亩,总产量达到530万吨,产值达150亿元,主产区人均年收入超过900元;其他如红花、加工蕃茄等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60%和95%以上,大棚设施农业达到60万亩以上。“只有施用高效复合微生物肥料,才能保证农产品达到‘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才能赋予特色农产品可持续发展。”新疆巴州副州长马成在论坛上表示。

  在人类生活的大气中有78%的氮气,据报道,全球微生物利用自身的固态氮可以将大气中1.65亿-1.7亿吨的氮素转化成作物可用的氮肥,而且是无污染的。而工业化生产的尿素、硫酸钠等氮肥是以石油、天然气及煤为原料在高温高压下将大气中的氮转化合成而得到的,生产1吨尿素平均消耗1.2吨标准煤。可见,施用化肥就是施用能源。“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可减少20%-60%化肥使用量,不仅增加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总量,控制作物病害,而且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微生物肥料在有机农产品种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疆农科院微生物研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石玉瑚在论坛上强调说。

  作为新疆唯一从事微生物肥料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新疆惠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投资3800万元,建设年产1万吨“坤奇尔”复合微生物肥料产业项目。该项目以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7项专利为依托,生产出具有促进农作物生产、提高农作物品质、改良土壤生态环境作用的复合微生物菌肥。近10年来,已经在新疆、山东、四川、北京、安徽和东北等地的近300多万亩土地上推广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高新技术争相发展的今天,微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微生物有机肥料的应用对有机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4.8 未来哈尔滨有机农业基地建设规划

         从市农委获悉,从今年开始,哈市将在蚂蚁河和拉林河流域两岸,投资近18亿元,开发建设包括米、菜、肉、奶、鱼、禽、蛋和山特产品等八大类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基地建设前5年以典型示范为主,从2016年开始,再利用一个5年时间,进行有机农业的规模推进,从而实现由绿色食品大基地向有机农业大基地的跨越。 

  发展有机农产品黑土地基础雄厚正当时

  农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发展有机农业能够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蚂蚁河、拉林河流域,现有耕地面积1122.9万亩,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据专家介绍,两河流域均为发源于张广才岭的松花江一级支流,上游支叉纵横,山水相间,发育众多具有独立水系的小流域,水利资源比较丰富,形成有利于有机农产品生产的自然区域。中下游多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水旱作皆宜。流域幅员、耕地、水田分别占全市的48.3%、41%和49%,土壤优良且污染较轻,这些优势使在两河流域建设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能够得到投入最少、产出最大、效益最佳的效果。

  据了解,两河流域在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础上,已经认证绿色食品企业43家,产品144个,分别占全市的49%、50%。市农委主任杨靖武说:“两河流域已经具备了继续扩大绿色农产品生产面积的基础,因此,推进绿色有机食品共同发展,建设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正当时。”

  有机农产品将极大提升市民“餐桌健康水平”

  哈市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涉及到五常市、双城市、尚志市和延寿、方正两县,其产品则涵盖了有机米、菜、肉、奶、山特产品、鱼、禽和蛋八个农产品。

  据了解,哈市将依托龙凤山、拉林河和溪良河灌区及磨盘山水库、龙凤山水库的水质和资源优势,建设50万亩有机水稻基地;充分利用延寿、方正两县依托蚂蚁河、亮珠河的优势,抓住建设国家级绿色水稻生产基地的契机,分别建设两个30万亩和20万亩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双城市则将建设年出栏3万头有机生猪饲养加工项目,并配套种植有机饲料玉米、大豆2.4万亩。同时,还将在双城和尚志分别建设年出栏一万头有机肉牛基地,种植有机青贮饲料2.3万亩。

  呼兰的4000万只有机肉鸡生产加工基地、双城的15万只蛋鸡饲养基地、尚志的15万吨有机奶基地和万箱有机蜂、千万公斤有机食用菌生产加工等山特产品养殖加工基地建设,每一个农产品都和市民的餐桌与健康密不可分。同时,为保障食品、蔬菜生产安全,哈市还将在现有基础上,分别在道里区和呼兰区建设总计10万亩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在五常市和尚志市建设有机鱼示范园区,力争达到市民餐桌的“主菜”全部实现“有机”化,市民的餐桌将“更丰富、更健康”。

  两步走稳妥推进实现农民增收居民健康

  哈市八大类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期定为10年,共分两步走:前5年,将进行有机农业典型示范,并在其余区域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实现由无公害向绿色食品大基地的攀升;后5年将进行有机农业的规模推进,实现由绿色食品大基地向有机农业大基地的跨越。

  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意味着农民种植效益将得到极大提高。仅以水稻为例,目前哈市有机水稻亩产量在400公斤以上,可加工大米252公斤,市场最低销售价格每公斤10元,亩收入2520元。普通水稻亩产500公斤左右,水稻销售价格每公斤2.0元左右,亩收入1000元。种植有机水稻虽然比种植普通水稻多投入550元,但每亩仍可增收846元。基地建成投产后,有机水稻种植面积可达100万亩,年均可实现效益8.46亿元。

  据有关部门测算,有机养殖业、有机山特产品和有机粮食等八大类生产基地建设全部达产后,可年均增收19.95亿元。同时,可有效控制因化学投入品产生的面源污染,使大量的畜禽粪便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综合治理垃圾、污水、烟尘等有害物质排放,最终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2.5 2011年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5.1 制约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问题

一是有机食品产业的战略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近几年来,有机食品产业在政府、学术界和公众中的认识已经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国家发展农业和食品的有关文件中已经给予充分肯定,但是,由于这一产业的难度大、份额小,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甚至有人认为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会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食物安全。

二是有机农业技术总体上在与现代常规农业技术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有机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迫切需要解决可操作性问题,从经营管理上有机农业需要解决有小规模向大规模转化的问题。

三是产品的可追溯性是有机农业的特质也是其面临的新问题。

四是有机农产品出口还面临着标准不接轨、机构不认可的技术性壁垒,从而造成优质不优价的现象。

五是相应的生产管理、市场监督和产业政策的执行所需要的组织管理机构还没有完全到位,在产业政策方面我国还需要更为具体和可操作性更强的措施。

六是公共认识与诚信体系的缺乏,特别是从业人员的行业自律与诚信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

不论是从出口、国内消费需求,还是从农业产业和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来看,中国都需要对有机农业的定位、产业政策、科学技术有着明确的方针和政策,从而以务实、客观和理性的态度,为有机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5.2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进一步明确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一般来说,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难度要大于常规生产,这是事实,但是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开发相应的技术,价格优势没有得到实现。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证明,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相当部分有机农业不仅在技术和生产上可以与常规农业抗衡,而且完全具备竞争优势,关键是如何转型。国内在水稻、蔬菜、茶叶等生产中均已经得到证实,如果再加上有机农产品的价格优势,其竞争力必将进一步增强。另外在广大山区、贫困地区、自然保护区,基本没有污染,只要解决好标准和经营管理,完全可以大规模发展,避开常规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有机农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从有机农业所占整个农业的比重来看,的确还很小,国外发展了几十年也才只有百分之几,国内还只有百分之零点几。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直到上个世纪末,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建立起理想的农业发展模式,实现生产、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所以才进行各种农业发展模式的探索,这是本世纪农业发展应该解决的问题。综合比较各种农业发展的探索模式来看,现代有机农业至少代表了未来理想农业的雏形,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它可以兼顾生产、经济、生态环境与社会需求,所以我们决不能因为它的比重小而轻视。

目前,我国有机农业的标准和技术要求已经与国际上要求充分接轨。建议通过与发达国家标准同性接受等方式,短期内实现我国有机农产品的顺利出口,长期确保进口到我国的有机农产品能够符合我国的质量要求。在5-10年内,基本形成有质量保证的常规农业形式(农产品数量、质量、可追溯性都能得到保证)为基础,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占领高端生产和消费市场的二元农业发展形式。

有机农产品作为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形式,不会完全代替常规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贸易。因此,在中国农业发展进程中,在有条件的地方、在有需求的阶段有机农业应该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而不能通过搞运动等简单化,否则只能破坏有机农产品发展的大环境,有机农产品将会丧失其发展的优势。参考国外的发展经验,中国有机农业和农产品的在未来10年的发展规模将达到3%~5%的耕地面积。

在我国农业宏观发展战略特别是11•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建议将有机农业作为解决技术性贸易壁垒、生态和环境保护以及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措施和替代方案。

二是制定、完善和实施有机农业的产业扶持政策。

在财政方面的产业政策包括补贴、税收、认证费用减免支持等形式,建议我国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绿箱政策,采用灵活的经济手段,保证有机农业产业的有序、良性、稳定发展。参考欧盟等国家的操作方法,可以考虑对转换期的有机生产给予补贴,补贴幅度必须保证转换期的生产企业的收益维持在转换前的水平。在发达国家不断设置和增加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大背景下,建议以有机农产品为突破口,提升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继续实施国家有机产品基地建设项目,对于列入国家有机产品基地建设的产地,在土地整理资金、生态补偿基金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在面源污染控制项目中,将有机农业技术列入优先技术方案,并对其实施给予支持。将有机农业发展列入东北、中西部地区扶贫优先方案和措施;在科技扶贫、以项目为先导的扶贫活动中,将结合地区自然和社会条件的有机农业发展作为优先产业予以支持。对贫困地区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环节的税收予以优惠。对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企业,实施绿色通道和优先放行的措施,优先推荐国家免检产品等。对于在转换期或者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企业,给予贴息或者免息贷款或者信用担保。

三是制定和实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

2005年颁布实施的《有机产品》4个系列标准较好的考虑了发达国家有机农业标准的内容,结合了我国的具体国情,但由于4个标准是由不同的单位制定的,标准的形式、体例、内容的连贯性、严肃性和系统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标准颁布后,国家标准主管部门可以考虑与日本、美国和欧盟三个主要的有机市场进行谈判,确定标准等同性认可。

四是健全和完善有机农业的组织管理体系。

良好的组织管理体系从生产、认证、销售等整个环节对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进行规范,这就需要农业、环保、海关、技术监督、认证认可、工商等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建议以农业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在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国家认监委、科技部、海关等相关部委积极配合,健全和完善在相关部委内对有机生产的管理机构,强化以促进生产和贸易、维护有机产品质量为目的的组织管理,确保有机农业的生产、营销、监管、认可、技术研发等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

五是加大和深化宣传教育,提高对有机食品和绿色农产品的认识。

建议各级政府通过教育、培训,同时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方式来提高各级领导和企业管理者的意识。可以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手段,建设国家层次的有机农业信息交流平台。对于有机农产品的宣传,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或者以公益广告的形式在电视、互联网和报纸等媒介上宣传有机农业。

在高等和职业技术教育层次,可以通过1)有机农业人才培养;2)课程建设以及实践课改革;3)教育与培训材料(参考书,录像等)制作;5)师资力量培训和能力提高等措施来加强。在广大农村和农业生产企业,通过财政等形式支持和推广以农民协会、商业性咨询服务公司/组织为主要形式的有机农业技术服务咨询网络,将技术需求和研发充分结合起来,提高有机农业技术在有机农业产业中的科技贡献率。

六是加强有机农业理论、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建议国家将以有机农业关键技术为代表的农产品安全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列入11•5科技规划中,对包括有机农业适宜区、主要作物栽培管理成套技术、土壤质量管理和改善、有机肥生产、轮作套种模式、有效生物源病虫害控制技术和材料、畜禽中兽医动物疾病防治等在内的技术研究支持给予必要的倾斜。在国家高技术研究领域,建议对生物农药类给予倾斜,研究和开发能够符合有机农业生产要求的生物农药和技术。建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筛选和确定有机农业技术项目的研发机构,并成立松散型有机农业技术专家委员会,将国内不同领域(生产、加工、贸易)、不同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业以及农民协会研究实力结合起来,集中研究有机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编写简单、使用的有机产品生产手册。建议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将有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纳入到农业科技成果转换资金项目、星火计划项目以及科技扶贫项目中,收集和推广一批实用性强、效果好的有机农业实用技术。

2.5.3 有机农业在中国的发展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营造发展有机农业的环境和潮流。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追求粮食高产量,多年来,大量使用化肥及农药,而使生态环境严重,土壤板结,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农产品质量下降,没有安全保障,导致现代人的健康受到威胁。未来15年,我国的经济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是环保型生产方式,在其生产方式过程中,植入土地环保技术、产品保护环保技术以及产品收购、加工、储藏过程中一系列环保技术,体现了食品安全全过程监控的理念。所以采用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的产品具有安全性、健康性、环保性。发展有机农业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需要、农业发展的总趋势。为了加快有机农业发展,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不仅向群众宣传,还要向领导宣传,只有从上到下认识到有机农业与环保的关系、与人类健康和生存的关系、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中国农产品能否走向世界的关系时,才能营造发展有机农业的环境和潮流,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春天也就来到了。

(二)搞好规划设计,谋划发展大规模有机农业的模式

    有关部门要组织专门机构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我国有机资源的现状,发展方向,区域特点及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状况,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同时,要抓典型,培植具有典型意义的有机农业示范县,达到从基地建设、产品生产、回收加工、商品贸易的全过程示范,为我国如何发展大规模的有机农业建设提供标准化的示范区,以带动全国大规模有机农业的发展。

(三)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政策倾斜,促进有机农业快速发展。

    完成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换,需要一定时间的周期。政府只有在周期内加大投入,替农民和企业承担一定风险,才能促进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以赢得时间,占领国际市场。据有关资料报道,近年来,欧洲和美国、日本等国有机产品生产和销售发展速度,就与政府的投入密切相关。欧盟于1991年7月份实施2092/91号农产品有机生产法令,按种植面积给予有机农业种植方式补贴;德国是将补贴直接拨给农场主;荷兰不仅给农场主补贴,还投资建立营销系统;丹麦政府1995年对有机食品的补贴和对有机农业研究,服务行业的资助达1000万美元。我国的有机农业处于初级阶段,并且我国农民生活水平较低,收入较少,所以政府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政府的投入重点是基地建设、龙头企业、科研经费,在销售系统应优惠税收政策,促进降低价格,做到在政策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加快有常规农业到有机农业的转变。

(四)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有机农业健康发展

    由于有机农业生产不允许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生产加工、产品储存运输过程中也有明确的物质限用要求,所以必须制定有权威性、指导性、可行性的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使有机农业的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违法可究。我国部分省市已出台了地方性法规,为有机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们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还要规范我国有机食品认证制度,提高我国有机农业认证机构的国际地位,最终让中国的“证书”在世界各地畅通无阻,这样才能彻底冲破贸易壁垒,使有机农业产品在国际上找到我们自己的位置。建议尽快制定《有机农业发展条例》,《有机农业行业标准》。

(五)政府应建立有机农业发展专门指导机构

    我国国土面积大,土壤状况复杂。西部地区有较好的有机农业资源,而东部地区和沿海城市由于工业的快车发展,部分土地污染严重。各地又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所以要使有机农业的发展始终在良性轨道上循环,就要建立政府官员、专家、龙头企业家组成的专门指导机构,负责监督、实施有机农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监控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全过程标准化问题。

(六)规范有机农业产品的销售体系,提高有机产品在国际国内的占有份额,拉动有机农业的发展。

    中国应规范有机农业产品的销售体系。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建立有机农业产品地专业批发市场,建立集散地,发挥有经济实力的中间商作用,推动市场成长;通过专业市场,建立有机产品连锁店或专卖店,批发市场和连锁店都要统一设计标志、图案、通过多种形式可以降低销售成本,控制价格,促进销售,搞好售后服务。要推动有机产品零售网络及电子商务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交易平台及公益性网站,实现有机产品加工企业和原料企业间、生产企业和营销企业间网上订购,并依靠有机产品连锁店陪送队伍,实现网上购物。在这种销售过程中,都要推行原有产地标记制度和遵循名牌效益原则,打造名牌产品。有机农业专业指导机构要联合龙头企业,新闻机构,服务机构按期召开有机农业发展及产品博览会,吸引国外商家,企业到中国采购、定货、投资。

    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农业面临的严峻形式愈加凸显,食品的安全性和弄产品的质量性成为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缺憾性制约因素。由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生活质量的追求进一步苛刻。无论是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需求,还是满足国内人民日益强烈的生存质量要求,发展有机农业都已成为必须。我国拥有发展有机农业的有利条件,通过政府、专家、企业、消费者的不懈努力,中国有机农业一定会在世界这一大环境中占有重要位置。 

2.5.4 有机农业产业化战略分析

       有机农业产业化为贫困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契机,但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克服诸方面的不足,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认真地研究并制定出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 

  首先,需要消除的是概念和认识上的某些误区,如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物轻人”、“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以及“急功近利”、对发展缺乏长远的考虑和严格科学的规划。如果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带有农业经济典型的特征,那么,有机农业则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两者之间存在诸多本质性的差异,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和信息在农业活动中将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成为主导农业生产经营的决定性力量。 

  其次,将有机农业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制定出一系列促进有机农业运行和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有利于外地资源,包括人才、技术、资金、物质等能顺利地进入,并有效地同当地资源结合。为此,需要加大开放的步伐,出台优惠的政策,提高招商引资的力度。 

  第三,逐步改革传统农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将传统农业下的农民从农业生产者的角色改造成农业产业的经营者。为此,需要加大对农民和当地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除了常规的农业生产技术外,更重要的是有关农业经营技术、市场营销技术、组织管理技术以及农业创新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实践表明,贫困地区只有采取创新战略,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发达地区所没有的模式,否则,按发达地区的经验亦步亦趋,只能永远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对贫困地区现行状况的彻底改革,包括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等。 

  第四,以市场为导向,以对利润的追求为重要的目标,同时保证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根据利益原则,建立全开放型的有机农业产业化运行的网络。根据我国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有机农业产业化也同样面临者如何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有机关联在一起,即实现农业生产和农业服务及市场等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效整合的问题,这涉及到如何设计和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基本模式,如何建立有机农业的龙头企业,如何建立有机农业产业化基地以及如何建立农民围绕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应组织。 

  第五,有机农业产业化必须纳入到农业社会化运行的整体框架中,因此,有机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运行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同科研部门、相关企业、政府部门、民间组织等以一定的利益机制而缔结的良好合作关系之上的,加强贫困地区同外界,尤其是有机食品消费者集中的大中城市间的交流,包括人流、信息流、能流和物流等。 

  第六,有机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运行是以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化、操作运行程序化、组织管理模式化等为前提的,这便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支持体系,包括质量检测体系、环境检测与控制体系、信息与市场预测系统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等。

2.5.5 建设有机农业基地需注意的三个基本原则

一、原则性与科学化相结合。

有机生产标准化是指在有机农业基地建设过程中,须严格遵守有机认证标准和认证要求。有机农业除了有一定的原理外,还有详细的标准规定哪些行为与方法或物质是允许的,什么是限制的,什么又是禁止的;并且有专门的认证机构,按照有机生产标准,对基地进行检查认证,如果违背了标准,基地就不能通过认证机构的有机认证,它生产的产品也不能以有机产品出售。而科学化是指在遵守标准的基础上,应更深层次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如生态农业技术、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理论、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等,对基地进行规划与设计,以提高基地的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力、开拓市场的能力,以至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根据我国目前有机生产基地的现状可知,在基地建设方面,强调原则性多、而追求科学性少,多数基地生产单一,即使有不同的生产单元与作物品种,但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在经济效益方面,对产品价格过分依赖,一旦没有获得较好的价格,则效益普遍不高,从而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而且,对原则性的强调与理解,大多数人也是被动地严守,而非本质上的理解,以至于对有机农业始终没有正确的认识,始终停留在不用农药与化肥的界面上,并且经常抱着怀疑甚至恐惧的心理看待有机农业。基于此,有必要对有机农业的原则性与科学性稍作解释。

有机农业认证标准的制定来自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①有机生产主要通过系统自身力量(如种植绿肥,充分利用土壤本身蕴藏的养分等)获得土壤肥力。②建立尽可能完整的营养物资循环体系(充分利用有机废弃物,合理施用有机肥等)。③禁止使用基因工程品种及其产物(基因工程品种不是自然产生的品种,违背自然规律)。④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来防治病虫草害的发生(如多样化种植,轮作,保护天敌等)。⑤根据动物天然习性进行养殖,以农场自产饲料为主(要求善待牲畜,保证牲畜健康生活,满足动物的福利需要)。⑥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和易溶性矿物质肥料(易溶性矿物肥料容易造成养分流失,污染地下和地表水)。⑦不使用生长调节剂和含有化学合成药物(如抗生素)的饲料。⑧保护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土壤、矿物性资源与能源)。⑨生产充足的高品质食品。

理解了以上有机农业的基本原则,就能很好的理解有机认证标准,也可使生产者从被动遵守转为主动接受。

有机生产基地建设的科学性是从提高系统综合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角度加以提倡的。生态农业在我国经过20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全国已有100多个生态农业示范县,而且有许多非常成功的生态村、生态农场,形成了众多的农林牧副渔综合生产的生态农业模式,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得到充分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综合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而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的理论基础都是生态学,它们的主要区别只有对外界物资的投入上要求不一样。 因此,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完全可以在我国生态农业的基础上进行,将生态农业的模式因地制宜地应用于有机生产基地的规划建设中,这样,就可大大提高基地的科技含量,同时,也可提高其生产力与经济效益。

二、生产与市场开拓相结合。

有机食品作为安全、优质、健康的环保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有机产品价格也普遍高于常规品种30%~50%,甚至翻几倍,但高价格的实现要以市场接受为前提。因此,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同时考虑市场开拓问题,这正是很多生产基地面临的难题。目前,有机生产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一些贸易公司、加工龙头企业持有有机食品的出口订单,再组织农户或农场进行生产;二是政府鼓励农民或农场先进行有机生产转换,再寻找市场。前者不存在眼前的市场问题,也是很多生产基地所期待的生产组织方式,而后者则经常具有盲目性。因此,有机生产基地建设者必须具备很强的市场意识,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市场前景,做好产品的营销策划(如选择出口、主供国内大都市市场或基地周边的当地市场、直销或家庭配送等方式),否则很容易遭受挫败。从目前情况来看,尽管我国有机产品仍然以国际市场为主,但国内市场也已经启动,并处于较快的发展时期,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超市、专卖店已在销售蔬菜、茶叶、大米等类别的有机食品,销售量、需求量在快速增加,因此,国内市场和生产基地的周边市场不可忽视。

三、经济、环境、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

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大效益是各种可持续农业方式的共同目标。在有机农业基地建设过程中,生产、管理人员要有实现三大效益的主观意识。

环境效益,包括对基地的绿化美化、建造丰富多彩的田园景观,保护野生生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尽量减少裸地,避免水土流失,减少面源污染等。而且,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是消费者愿意花高价购买有机食品、以激励农民从事有机生产的原因之一。

经济效益是有机生产极为重要的目标,一方面要通过种养结合、循环再生、多层利用的农业生态工程方式来降低生产和成本、提高基地的整体生产力。另外一方面,通过较高的价格回报来实现高的经济效益,高价格是有机农业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社会效益包括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产品,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强调社会的公正性等。

在三大效益中,经济效益是实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动力因素,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又是经济效益的基础,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有机生产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基地的宣传,有意识地实现三大效益,并使它们都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