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天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一定进展,已初步形成整车开发、关键零部件生产配套、试验检测、推广应用等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整车领域,聚集天津比亚迪、天津清源、天津一汽等8家拥有本地生产资质的整车企业及华泰汽车天津工厂,2017年实现乘用车、客车和专用车生产50917辆,销售55149辆,销售额达91.9亿元。关键零部件领域,集聚力神、捷威等动力电池及上游材料企业20余家,松正、科斯特、大陆等企业已布局驱
 
   动电机及控制系统领域。其中,天津市2017年产动力电池在全国累计配套量达14.75亿瓦时,累计配套电量位于全国各省市第七位;松正电动技术公司开发的公交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节油率超过45%,颗粒排放物减少90%,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试验测试领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纯电驱动系统、动力电池、电磁兼容、整车碰撞试验等检测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广应用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2017年我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42112辆,其中乘用车32809辆,客车897辆,专用车8406辆,推广数量居于全国省市前列。已建成运营公交充换电站50余座,公共、专用等各类充电桩近9000个,有力支撑了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
 
   尽管我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产业规模较小,2017年全市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值不足百亿元,发展空间尚未充分发掘和利用;二是缺乏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与国内领军车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品牌和车型的核心竞争力不足,我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较低,仅为6.41%;三是关键技术和配套能力不足,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水平及市场供应能力缺乏,电机电控领域领军企业较少,在集成化和控制精密化等方面与国内先进水平存在不小差距。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等国家顶层设计方案,围绕整车、关键零部件等核心环节,重点推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促进产业规模层级壮大,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品,坚持产业发展与推广应用并举,营造新能源汽车安全使用氛围,力争将天津建成我国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区、中国北方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二)基本原则
 
   重点培育,全面发展。通过自主培育、项目引进、基地建设等途径,重点发展和增强新能源整车实力,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精品车型。配套发展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控制系统以及电助力转向、电动空调和电制动等关键零部件,带动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面发展。
 
   创新驱动,联合协作。加强自主创新,掌控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前沿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聚集科技和产业资源,整合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创新资源,完善产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加强联合攻关和分工合作,多层次、多渠道推进产品技术合作与交流,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顺应汽车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的紧密融合,以国家或政府大型项目为支撑,培育核心研发能力建设,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协同研发创新体系。
 
   强化服务,保障安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相关工作要求,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问题。建立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等安全运行实时监控平台,完善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保障体系,创建新能源汽车安全使用良好氛围。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形成新能源整车年生产能力60万辆,产值750亿元规模,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整车企业5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排名跻身全国前列;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电控技术和规模位于国内领先水平;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15万辆,构建自用为主、公共为辅的较为完善便捷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形成全社会安全使用新能源汽车的良好氛围。
 
   1.产业规模显著壮大
 
   新能源整车企业达到15家,培育形成具有自主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5 家,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155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整车年产值750亿元规模,年产能达60万辆,产业整体进入国内第一集团;动力电池总产能超过400亿瓦时,产值达到600亿元,形成1到2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驱动电机及电控系统实现产业产值规模超200亿元。
 
   2.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在整车领域,加速产品研发体系和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加大高效传动系统、轻量化、智能化等技术研究与应用力度,主导产品的节能、环保、安全等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关键零部件领域,促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等零部件产品技术高性能、集成化发展。
 
   3.推广模式创新发展
 
   通过试点示范引领,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工具创新商业模式,加快自主产品的推广营销;开展智慧充换电设施网络和智能充电系统建设和服务,到2020年,实现我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网络全覆盖。
 
   4.安全服务体系发展完善
 
   完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延伸产业链,建成高效、全面的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营监控平台,依托天津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项目提升全市新能源汽车检测、测试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的综合服务能力,形成全市新能源汽车试验检测、市场营销、在用车安全检测、回收利用和售后服务的完整体系,构建全社会安全使用新能源汽车的良好氛围。
 
   5.推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深度融合
 
   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跨产业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与新能源汽车深层次融合,培育环境感知、信息处理、通信互联、智能控制等研发能力,逐步掌握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关键技术。在车载视觉、激光雷达等高性能传感器,汽车电子、电控系统、专用芯片等关键零部件领域初步形成生产供应能力,在市场应用方面,网联式驾驶辅助系统装配率力争达到10%,助力打造我市智慧交通体系。
 
   四、主要任务
 
   围绕产业规模壮大、技术水平提升、车辆推广应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保障体系等关键领域和环节,充分发挥优势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聚化和持续化发展。
 
   (一)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进一步培育和增强本地企业实力,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整体上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
 
   1.增强本地企业实力
 
   整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支持天津比亚迪全新纯电动公交车型和纯电动专用车型开发,拓宽车型体系;支持华泰汽车天津工厂整车技术水平及生产能力提升,引进新能源客车生产线(曙光黄海);加快天津一汽骏派A70E纯电动乘用车的批量生产和市场化发展;积极推动国能汽车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加快银隆纯电动客车整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建设;鼓励支持清源、扫地王、华夏等专用车生产企业开发纯电动扫路车、洗扫车、大型邮政快递车等新车型,逐步形成多车型、系列化发展。到2020年,培育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5家,拥有津产新能源汽车知名品牌车型15-20个。
 
   关键零部件:完善和延伸产业链,以整车带配套,培育发展电池、电机、电控领域的骨干企业;支持力神启动21700-5.0Ah动力电池产品研发项目,提升配套电池电芯单体比能量;支持中兴在北辰区建立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基地;支持贝特瑞、金牛等企业在高比能量、长寿命、高安全性的动力电池体系配套材料研发和供应;推动松正加强高性价比的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开发,开发系统性能及耐久性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驱动电机及控制产品;支持清源公司动力总成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支持中兴在高新区等区域布局无线充电试点运行;加快美国Protean轮毂电机项目的建设和投产,推进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积极发挥滨海新区作为863成果转化试点区域的优势,促进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转化,对接本地产业需求,加快实现产业化。到2020年,培育3-4家驱动电机骨干企业。
 
   2.加快产业基地建设
 
   结合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按照分类聚集、适度集中、规模发展的原则,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并适时对产业基地进行调整,不断优化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空间布局。以天津比亚迪、银隆集团为主体,在武清、静海建设新能源大客车产业基地;以华泰汽车、国能汽车为主体,在滨海高新区建设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生产基地,并聚集关键零部件等相关配套资源,加快建设滨海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清源、扫地王、华夏汽车等专用车企业为主体,开发区、蓟县、西青建设新能源专用车产业基地;以松正、力神等关键零部件企业为主体,建设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产业园。同时,逐步建立产业基地监督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督促相关产业基地完善配套政策,落实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建设力度。对基地建设进度较快地区,在技术资金扶持、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
 
   3.加强招商引资力度
 
   整合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资源,以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企业,重点引进技术水平先进的新能源整车企业来津建立生产基地,吸引电机电控行业领军企业在津投资建厂,邀请相关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企业来津发展,弥补和增强我市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和创新链,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鼓励以商招商,发挥现有整车的集聚和带动作用,引入国内外电机电控领域的龙头企业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项目的落户,促进双方或多方合资合作和配套建厂,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共促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二)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通过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搭建科技服务平台等举措,不断提升我市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水平,力争在技术发展上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1.加强关键技术攻关
 
   在整车、关键零部件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攻关,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创新水平,通过先进技术引领我市新能源汽车地高端发展。
 
   整车:依托天津比亚迪、华泰、一汽夏利、清源、汽研中心等企业和科研机构,着力推动按照安全、节能、环保的要求,发展整车设计和优化技术、整车控制技术、整车节能技术(轻量化、动力匹配、能量管理)、整车安全技术、整车智能技术;依托中汽研中心和天津中科先进研究院,研究和优化新能源汽车整车检测、诊断、试验技术、整车生产工装工艺技术,实现整车产品高可靠性方面的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加强基于车联网的整车控制器开发,实现对车辆远程监控、管理,作业过程的自动驾驶,车队管理等。
 
   关键零部件:依托松正、清源、力神等企业,重点开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传感器、控制器、电动制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发展电驱动系统、电驱动动力总成、电力电子总成等集成化产品,实现驱动平台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着力推动纯电动乘用车、城际客车、公交车、市政工程车和专用车高性能动力电池技术、电驱动动力总成技术,高功率密度、转矩密度和高性能车用电机及控制系统,高性能整车控制、动力总成控制器等电控技术,电动汽车远程监控和信息终端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
 
   充换电设施:以特来电、圣纳科技、普天、天地图、国电等企业为重点,支持企业加快充电设施关键技术研发,重点发展智能充电桩,标准化智能充换电站,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系统等。着力推动车载移动充电系统、便携式充电系统、无线充电技术、智能均衡充电产业化技术等;着力发展远程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有源逆变放电技术等;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智能服务系统,形成产业化。
 
   2.搭建技术服务平台
 
   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新能源汽车研发平台,鼓励企业与在津科研院所及国内外高校联合开展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及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共建国内一流的电动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实验室、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形成产学研用合作平台;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在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依托中汽研中心、天津中科先进研究院搭建新能源汽车先进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整合我市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组建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联盟,促进成员间在技术攻关、信息共享、标准制定等多方面之间建立和加强合作,形成技术创新发展平台。
 
   (三)构建新能源汽车服务体系
 
   加快建立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支持质检部门、行业检测机构尽快建立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部件检验检测与试验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新能源汽车产品标准体系,保证新能源汽车技术先进性、产品质量一致性和安全可靠性,满足市场和消费者要求。尽快出台新能源汽车安全保障管理制度,建设全市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安全监控平台,对新能源汽车和电池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信息交互和智慧服务,为用户使用和政府决策提供服务。建立新能源汽车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保障体系,形成整车销售、配件供应、维修保养、在用车检测、信息反馈等完善的一体化服务链条。组建天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定期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研究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为相关决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
 
   五、重点项目
 
   在新能源整车、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着力引入和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延伸产业链,汇聚相关配套资源,从总体上提升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综合实力。
 
   (一)新能源整车项目
 
   1.国能新能源汽车项目
 
   国能电动汽车通过收购瑞典萨博汽车,掌控了该公司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新能源和传统能源汽车研发及制造技术。该公司与华胜天成、国研科技三方共同在天津高新区成立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和国能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纯电动乘用车和增程式电动汽车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其中,整车制造项目占地约655亩,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汽车研发中心占地面积约152亩。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15万辆电动汽车和10万辆传统汽车,总产值约600亿元。
 
   2.华泰电动汽车项目
 
   华泰汽车集团是集整车、核心部件,研发、生产、销售及汽车金融、汽车租赁、房地产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团。华泰汽车推出的国内首款纯电动SUV新圣达菲,续航里程超过200公里,且拥有国内唯一、世界领先的清洁柴油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核心技术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华泰电动汽车项目将建成目标总产能3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和普通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目前,项目一期已建设完成,IEV230、圣达菲XEV260等车型已批量生产并大规模投入运行。通过收购曙光集团实现业务模块单元深度拓展,提升平台化及模块化开发能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能力,丰富产品线的同时注重打造协同规模效应。下一步,将尽快落实本地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提升整车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能力,拓宽车型种类,开发纯电动和插电混动动力客车产品。
 
   3.天津比亚迪客车项目
 
   整合天津金马大客车生产资质和深圳比亚迪先进技术成立的天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坐落在天津武清汽车产业园,将建成集车辆生产、技术研发、出口销售于一体的新能源大客车生产基地。该项目占地面积650亩,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已实现3000辆纯电动客车产能。到2020年,产能逐步提升至8000-10000辆,主要产品将为全系列的纯电动客车及专用车,预计可实现120-150亿元的产值及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将达到3000-4000人。
 
   4.一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项目
 
   凭借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天津一汽夏利已开发出骏派A70E纯电动乘用车,产能达到300-400辆,2018年将达到4000辆规模。目前,天津一汽工厂加快全面提高自动化生产率,对装焊车间、总装车间和涂装车间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引入新设备和生产线,为新车型开发和生产做足准备。到2020年,天津一汽夏利计划开发出最大续驶里程达到400公里的A级SUV车型T248、骏派A70E升级版等车型,打造出天津本地的精品车型。目前,一汽集团计划选址建设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依托我市一汽夏利资源优势,积极争取该项目的落地。
 
   5.清源新能源专用车项目
 
   进一步发挥天津清源公司原有优势,大力发展纯电动专用车产业,加快新车型的开发力度,扩大产能规模。下一步,在加大纯电动物流车型开发和推广的同时,继续开拓新的市场,新开发行李传送车、电源车、拖头车和客梯车等民航专用车型,实现清源牌新能源专用车的系列化、品牌化发展,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专用车销售及生产达到5万辆规模。
 
   6.银隆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
 
   通过多部门协作,加快银隆集团与伊利萨尔客车公司整合,加紧在天津静海区建设客车整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天津新能源产业基地正处于加紧建设阶段,建成后将包含钛酸锂电池、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储能系统及电机电控集成系统、充电装备等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制造,项目主要分三期建设完成,一期投资约35亿元、占地1800亩,建设满足年产5亿安时钛酸锂电池、1万辆纯电动商用车及电机电控集成系统的纯电动产业基地。
 
   7.艾康尼克新能源汽车项目
 
   天津艾康尼克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2016年10月落户天津高新区,与世界超跑造车团队W Motors合作生产纯电动MPV车型,并致力于建设全球第一个电动汽车代工制造工业基地。目前艾康尼克新能源MPV样车ICONIQ 7已经制作完成并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展出,该车型将于2019年在高新区实现量产,2020年实现初期产能5万辆,项目达产后年产能达到15万辆,年产值预计超过800亿元。
 
   (二)关键零部件项目
 
   1.力神国家锂离子动力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
 
依托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国家锂离子动力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行业上下游相关企业单位、科研院所和高校密切合作形成产学研结合机制。中心建设包括管理委员会、工程技术委员会,咨询培训部、产品技术部、工艺技术部、装备技术部、检测与认证部等机构,具备电池技术研发,工艺、装备技术攻关,产品安全和性能检测认证以及对外开放服务、人才培养等功能。项目计划投资6200万元,预计于2018年9月建设完成,形成一个咨询服务平台和四大技术平台,并重点研究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设计、工艺技术及关键设备开发以及电池系统梯级利用及回收等领域,推动、引领行业发展。
 
        2.Protean轮毂电机项目
 
   轮毂电机技术,是在电机电控领域将驱动、传动和制动装置都整合到轮毂内,使每个车轮都可以独立驱动的创新技术,具有功率大、操控好、空间小、可增强电动汽车整体续航时间等优点。美国Protean是全球领先的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车用轮毂电机系统研发及制造企业,其落户在天津高新区的堡敦(天津)机电有限公司Protean轮毂电机项目,将建设全球领先水平的轮毂电机研发中心及产业化基地。一期计划投资4.5亿元建设轮毂电机生产线,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目前项目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完毕后开始试生产。项目二期将根据市场需求建设大规模产业化基地,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协调
 
   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领导小组的作用,集成各方面资源,做好重大事项协调,合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各牵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强化职责,主动作为,按照市政府下达的任务要求,制定细化工作方案,加快推动落实。相关支撑、保障、协调部门要主动破题,创新招法和政策。建立长效可持续的工作考督查制度和工作考核机制,加强对责任单位的监督考核,确保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激励意识,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集中、集聚、集群发展的局面。加大整车、关键零部件企业扶持力度,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在项目审批、科技创新、要素保障、产业链打造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提高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设立新能源汽车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各级科技计划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研究制定并贯彻落实涉及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充换电设施建设、停车费减免、充电费优惠等支持政策,全力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
 
   (三)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16-2020年)》,出台各类规划、用地、建设和电力保障细则,支持和指导全市充换电设施建设,提升充电设施建设数量的同时注重充电安全性和兼容性。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逐步提高在公交车、邮政快递、环卫、出租车等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扩大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从使用便利等环节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扶持政策体系,不断探索和完善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整车租赁及共享服务等多种商业模式,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运营服务,建立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强化金融服务支撑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海河产业基金下设新能源汽车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信贷、担保等支持,鼓励风险投资资金、私募股权基金、民间资金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充换电设施建设。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等债务融资工具。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战略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提升产业能级。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消费信贷、保险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具备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成立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开展零售贷款、经营租赁、融资租赁等业务,完善车企价值链,增强核心竞争力。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队伍培养体系。支持科研院所、高校等建立新能源汽车研究基地和创新平台,通过院企、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积极推进人才引进工程,吸引一批创新型、高技能的国内外优秀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加大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引导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完善的人才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实行股权、期权、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促进高素质人才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成立由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人员组成的天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指导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宣传推广力度,丰富宣传内容和方式,开展融媒体、全渠道宣传,形成对全社会不间断、多样化的宣传普及,让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概念、理念、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加快科普馆和试乘试驾中心建设,继续协助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推介活动,让互动体验月月见、处处见,提高市民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和体验程度,营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良好环境。
 
   天津市汽车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18-2020年
 
   汽车产业具有上下游关联度高、规模效益突出、资金技术密集等特点,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汽车产业获得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支柱作用。当前,我市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战略机遇期,为加快壮大我市汽车产业规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汽车综合竞争力,以此为依托,进一步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特制定本行动方案,期限为2018-2020年。
 
   一、发展现状
 
   (一)我市汽车产业发展主要成绩
 
   产业规模日益壮大。近年来,我市汽车产业实现较快发展,形成了以乘用车整车制造为主体,涵盖关键零部件和汽车服务业的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产品市场竞争力位列全国前列。2017年全市汽车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67.84亿元。截至2017年底,全市拥有具有整车生产资质企业24家,2017年生产汽车83.33万辆,销售收入达到869.04亿元,提前两年完成2015-2017年三年发展目标;一汽丰田卡罗拉双擎系列、长城哈弗系列等津产车型
 
   市场美誉度和竞争力位居国内市场前列。
 
   产业链日趋完善。在一汽丰田、一汽夏利及长城汽车等整车企业的带动下,细分领域产品日益丰富,已初步形成包括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器、汽车底盘部件、传动系统、车身附件、轮胎以及汽车模具、涂料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截至目前,我市拥有发动机相关生产企业20余家,总产能达150万台,201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近100亿元;变速器行业产能达173.5万台,其中自动变速器88.5万台;汽车电子电器产品工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其中,全年出口额超4亿美元,是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主力。
 
   产业集聚态势明显。一汽大众、丰田四工厂、国能新能源等项目先后落地,进一步推动了我市汽车产业的集聚,已形成了滨海新区、西青区和武清区为主要聚集地的汽车产业集群。其中,滨海新区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构建了以丰田、大众、长城等为代表的整车及配套零部件产业集群,2017年共生产80.33万辆,完成汽车工业总产值1370.65亿元;西青区规模以上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2017年实现汽车工业总产值256.62亿元;武清区形成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整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法拉达汽车散热器和亚新科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2017年实现汽车工业总产值125.16亿元。
 
   研发检测能力较为健全。我市汽车零部件检测能力位居全国领先水平,拥有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天津内燃机研究所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检测及科研机构,建设了面向行业、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试验室和研究机构。新能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测试能力健全,纯电驱动系统、电池兼容测试、整车碰撞试验等居国际先进水平,动力电池性能、安全性试验检测水平位居国内前列。在汽车高端研发设计领域还聚集了天津大学、松正电动车、丰田技研、松下汽车电子、富士通天、约翰迪尔等一批著名企业,设计研发能力不断攀升。
 
   (二)我市汽车产业发展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增长,但产业构成仍以生产企业在津生产基地为主体,受生产企业整体布局影响较大,产业发展自主可控能力较弱。核心车型仍以经济型乘用车为主,处于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产品区间。整车、关键部件研发能力不足,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持续发展潜力不强,存在形成产业大而不强的风险。本地产业链制造环节缺乏有效衔接,对关键部件和基础材料配套供给能力不足。汽车服务业总体规模偏小、服务层次较低,汽车商贸、金融、休闲等服务业态滞后于制造业发展,汽车产业“长尾效应”尚未充分发掘。
 
   综合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等方面,相比国内先进地区,我市汽车产业总体上处于“并跑”阶段,但在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存在降速落入“跟跑”阶段的风险。
 
   (三)汽车产业发展形势面临重大变化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产业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一是产品形态和生产方式深度变革。汽车产品加快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和网联的方向发展,产品功能将由单纯的交通工具向大型移动智能终端演进。汽车生产方式向充分互联协作的智能制造体系演进,产业上下游关系更加紧密,生产资源实现全球高效配置,研发制造效率大幅提升,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将成为趋势。二是新兴需求和商业模式加速涌现。汽车后服务市场需求加速释放,用户体验成为汽车产品重要决定因素,消费需求的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分时租赁、共享出行、定制化服务等新兴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三是产业格局和生态体系面临重构。汽车发达国家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和融合发展,发展中国家积极承接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国内自主品牌快速发展,产业布局日渐分散化。产业边界日趋模糊,互联网等新兴科技企业大举进入汽车行业。传统企业和新兴企业竞合交融发展,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发生深刻变化。
 
   (四)我市具备建设汽车强市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时机
 
   一是潜力巨大、层次丰富的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上升空间。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海外新兴汽车市场的拓展,带动整车市场保持持续稳步增长。按当前增速测算,我市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接近200万辆,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将带动维修保养、金融保险、二手车等后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二是我市汽车产业具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全市聚集了一汽丰田、一汽夏利、长城汽车、华泰汽车等乘用车,以及中天高科、扫地王、劳尔工业等专用车整车生产企业,一汽大众整车基地、银隆客车生产基地、一汽丰田新基地等整车项目均已启动建设,为我市汽车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提供项目储备。三是我市具有较强的上下游配套能力。近年来,我市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快速发展,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能够提供汽车产业新型生态体系发展必要的配套能力。四是国家战略布局为我市汽车产业向下游服务业拓展提供了有利时机。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节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组成和雄安新区重要支撑,具有汇集研发、制造、商贸等产业资源的基础和优势,能够为我市汽车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国家和我市总体战略部署,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顺应全球汽车产业生态体系重构趋势,积极对接国家2025制造强国战略和国家汽车产业中长期规划,按照“创新驱动、拓展链条、提质存量、扩大增量”的总体要求,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研发制造与拓展服务相结合、巩固国内市场与拓展海外市场相结合,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扩大产业规模,积极拓展汽车服务,全面推动汽车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引领和支撑全市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重点突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价值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推进研发设计、管理机制、商业模式协同创新,补齐短板,强化优势,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发展。
 
   推进融合,协同发展。加快推进研发、制造和服务一体化,创新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合作模式,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我市优势产业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打造我市汽车产业集群优势。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引导作用,坚持质量为先,品质为上,强化市场监管,规范产业秩序,加强政府服务,推动建立我市汽车产业持续良性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市汽车产业综合竞争优势显著提升,汽车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产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整车设计、关键零部件、检验检测等领域突破掌握一批核心技术。
 
   整车领域,到2020年,我市汽车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一批自主研发,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车型,产品节能环保水平和回收利用率不断提高,生产企业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到5.0升/百公里,汽车实际回收利用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汽车产销量达到150万辆,整车企业销售额达到2000亿元,汽车后市场及服务业比重显著提升,关键零部件和基础材料本地配套比重进一步提升,初步形成新型生态体系。
 
   零部件领域,在我市整车企业规模持续扩大的引领下,到 2020年,力争引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汽车零部件企业30-50家,实现汽车零部件产值达到1450亿元。在高效内燃机、传动系统、电子电器、电动助力转向等领域实现核心产品技术的较大突破;推进跨行业协作,形成一批在通讯终端、车载智能终端、液晶触摸屏等领域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在环境感知、高精度定位与地图、通信与信息交互、集成控制等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奠定一定的发展基础,建成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聚集区。
 
   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到2020年,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形成新能源整车年生产能力60万辆,产值1550亿元规模,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整车企业5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排名跻身全国前列;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电控技术和规模位于国内领先水平;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15万辆,构建自用为主、公共为辅的较为完善便捷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形成全社会安全使用新能源汽车的良好氛围。
 
   四、重点任务
 
   (一)加快壮大产业规模
 
   继续稳步扩大整车制造业规模,进一步增强关键部件本体配套能力,积极拓展汽车后市场及服务业发展,推动我市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稳步扩大整车制造业规模
 
   一是高质量推进存量项目建设。在确保项目质量、技术标准前提下,按照规划稳步推进一汽大众整车项目,一汽丰田新一线项目、银隆客车天津基地项目、华泰天津基地扩产项目、国能新能源项目建设。到2020年,存量项目新增整车产能100万辆;二是积极引进新建整车项目。充分发挥天津“一带一路”战略节点和港口优势,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积极引进外向型整车生产基地项目,力争新增整车项目产能10万辆;三是引导和支持跨行业整合。充分发挥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优势,积极鼓励和引导相关产业开展跨界整合,组织有实力有基础有意愿企业争取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2.着力增强零部件配套能力
 
   把握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和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特点,着力发展优势零部件和核心零部件产品,做大做强自动变速器,扩大汽车线束、冲压件、轮毂、同步器等传统优势汽车零部件市场份额,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对外合资合作力度,引进一批关键零部件配套项目,力争在发动机电子燃油喷射系统、车载信息技术、气体发生器和中央控制器等项目上取得突破,培育一批技术先进、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
 
   3.加快发展汽车后市场及服务业
 
   引导汽车企业积极协同信息、通信、电子和互联网行业企业,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挖掘用户工作、生活和娱乐等多元化的需求,创新出行和服务模式,促进产业链向后端、价值链向高端延伸,拓展包含交通物流、共享出行、用户交互、信息利用等要素的网状生态圈。推动汽车企业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发展,支持企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鼓励发展汽车金融、二手车、维修保养、汽车租赁等后市场服务,促进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房车营地等其它相关配套服务同步发展。充分发挥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推动平行进口汽车商贸和流通服务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二)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提高我市产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导向,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1.加快完善产业创新体系
 
   准确把握和跟踪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动向,加强顶层设计与动态评估,建立健全部门协调联动、覆盖关联产业的协同创新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矩阵式的研发能力布局和跨产业协同平台,形成体系化的技术创新能力。结合先进制造与研发转化基地战略定位,积极吸引海内外高水平研发机构聚集。组织我市骨干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家汽车相关创新中心建设工程。
 
   2.突破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结合国家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围绕我市汽车产业总体布局产业发展需求,科学研究制定我市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发布实施智能网联、先进制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引导创新主体协同攻关整车及零部件系统集成、动力总成、轻量化、先进汽车电子、自动驾驶系统、关键零部件模块化开发制造、核心芯片及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增加基础、共性技术的有效供给。积极开展汽车共享、智能交通等关联技术的融合和应用示范。
 
   3.提升支撑平台服务能力
 
   以中国汽车研究院为主体,整合相关科研与检验检测机构,推进技术标准、测试评价等产业支撑平台建设,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系统化服务能力。提升认证检验检测能力,推进建立汽车开发数据库、工程数据中心和专利数据库,力争在津率先建立企业创新知识和工程数据的开放共享服务中心。依托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立平行进口汽车物流与出口全过程信息跟踪与服务平台,全面支撑汽车商贸领域发展。
 
   (三)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按照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加强各部门、各单位协调合作,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服务配套。以整车项目为龙头,加强配套零部件和服务项目集成招商,打造新一代汽车产业集群。
 
   1.着力确保现有项目建设
 
   重点推进一汽大众华北基地项目一期建设,协调配套零部件和物流园区建设。全力确保2018年6月正式投产,并适时启动二期项目建设。鼓励并推动一汽丰田参与天津先进制造示范工程,积极引进国际领先的现代化、智能化整车生产线,做好项目建设保障,确保项目2018年6月建成投产,力争率先在津建成国际先进水平的整车生产线,打造我市先进制造标志性项目。加快推进国能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做好建设保障,推动道路机动车公告准入和产品尽快投产。加强华泰天津基地项目升级,以新能源整车为核心,组织相关机构、高校和配套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加快系列车型技术和产品升级。
 
   2.加大重点项目集成招商力度
 
   积极贯彻落实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战略定位,加强与国内优势整车企业对接,充分发挥天津区位优势、配套优势,全力争取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整车项目落实。积极加强与在津整车企业对接,依托原有整车企业合作基础,全力争取新项目在津落户,进一步丰富完善我市汽车产业产品体系。以各主要汽车产业集聚区为主体,协调相关单位,围绕整车项目做好配套零部件、物流、商贸等配套项目招商,形成以整车项目为龙头的规模化、现代化汽车产业园区。
 
   (四)全面提升天津汽车综合竞争力
 
   以打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美誉度的天津地域品牌为目标,坚持把质量建设和品牌建设作为提高我市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根本要求,严格质量控制,加强品牌培育,全面提升天津汽车综合竞争力。
 
   1.切实增强汽车产品质量控制
 
   引导企业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构建包含前期策划、中间监管、售后反馈的质量管理闭环系统,制定和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完善质量责任担保机制,发挥认证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作用,健全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引导企业实施质量提升计划,以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为突破口,以降低汽车故障率和稳定达标排放为工作目标,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设汽车质量动态评价系统,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
 
   2.大力推进智能制造
 
   推进生产企业数字工厂、智能工厂、智慧工厂建设,融合原材料供应链、整车制造生产链、汽车销售服务链,实现大批量定制化生产。引导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企业管理等环节推广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系统。支持我市相关装备制造企业与整车生产企业开展联合研发,重点攻关汽车专用制造装备、工艺、软件等关键技术,推动建立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协同管理系统,推进设计可视化、制造数字化、服务远程化,满足个性化消费要求,实现企业提质增效。
 
   3.加强自主品牌培育
 
   以一汽夏利、国能新能源、华泰等乘用车企业以及中天高科、清源等一批具有特色的专用车生产企业为重点,积极引导生产企业提高品牌培育意识,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夯实天津品牌汽车竞争力基础,强化天津汽车品牌文化内涵设计和推广工作,提升品牌价值。推动建立天津汽车品牌建设促进组织和机制,充分利用国际产业合作、重大活动等机会推广天津汽车品牌,积极参与国家汽车品牌培育计划。改造提升现有汽车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4.着力打造龙头企业
 
   支持优势特色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领军企业,积极培育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零部件企业、连锁维修企业、汽车咨询服务企业成长为“小巨人”。支持以企业为主导开展国内外有序重组整合、企业并购和战略合作,鼓励企业国际化发展。鼓励汽车产业链内以及跨产业的资本、技术、产能、品牌等合作模式,支持优势企业以相互持股、战略联盟等方式强强联合,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
 
   5.加快推动津产汽车“走出去”
 
   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等机遇,加大力度开拓国际市场。引导汽车企业树立国际化发展的战略理念,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鼓励优势企业选择差异化发展路径,逐步从出口贸易为主向投资、技术、管理等深度合作模式转变,实现产品、服务、技术和标准协同“走出去”。支持整车企业协同零部件企业选择重点发展地区建设汽车产业园区,形成科学布局、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动中国品牌汽车与国际工程项目“协同出海”。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建立天津市汽车及零部件发展组织领导协调机制,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市科委、相关区县人民政府参加,统筹推进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部门合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形成联动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推动我市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健康发展。
 
   (二)加快招商引资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承接好首都资源转移,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入一批汽车及零部件优秀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快开展对国内外知名重点零部件企业的招商工作。
 
   (三)强化资金支持
 
   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加大对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采取贷款贴息、奖励补助、股权投入、融资引导等方式,促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环保水平。
 
   (四)加强人才支撑
 
   引导鼓励高校和重点职业院校培养适合我市汽车研发制造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支持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汽车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对企业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专业人才,享受我市人才引进相关优惠政策。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